社交電商,“侵入”校園
社交電商,繼續折騰。
互聯網創業風口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社交電商,也是如此。鮮嫩的大學生韭菜,電商割起來太殘忍。
潮水褪去之后,還沒上岸的難免被看到裸泳。為了避免尷尬,創業者需要持續追蹤風口。不過投資市場對某一風口的熱情突然冷卻,多少也會讓后繼無力的創業企業心情復雜,最后甚至不惜鋌而走險。
不少社交電商平臺,今天就頗有“迷途羔羊”的味道。
曾被稱為社交電商鼻祖的拼多多,早已跟“社交”一詞割袍斷義。堅持以社交電商身份完成上市的云集,上市后的日子并不好過。
一旦打上社交標簽,離“傳銷”查崗也就不遠了。淘集集夢碎2019,破產清算留下一堆牽扯不清的財務糾紛后,2020年整個社交電商平臺更加沉寂。
不過,曾以下沉市場為主要目標群體的社交電商平臺,正悄悄改變套路,把目標對準高校學生。
社交平臺盯上學生不無道理,相比下沉市場,學生人群更喜歡分享傳播,是信息擴散傳播的主力。相比下沉市場,高校學生群體的可支配資金更加充足。另外,在大學階段“勤工儉學”,本身也是不少學生的生活“必修課”。
打著“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社交電商平臺,開始高調走進校園。可當不少學生交完平臺所謂的“入會費”之后發現,這些平臺不僅自用不省錢,分享更不賺錢,這可不就是新的韭菜收割機么?
自用不省錢,分享不賺錢
浙江湖州某高校大三學生李琳,2019年年底經朋友“介紹”,被拉進一個電商福利群。400多人的大群里,大部分都是本校同學。群里每天都會發來自蜜源這一社交電商平臺的福利產品鏈接。
因為有認識的朋友背書,加上產品價格不高,平臺又宣傳自購也能賺錢,李琳萌生了賺點小錢的想法。不過,很快她就發現,光靠自己買些生活用品和零食等,返傭點很低。一段時間下來,只有幾十元的收入?!氨热缂埥淼膬r格大約10元,買了之后能返傭幾毛?!?/span>
為了拿到更多的傭金,李琳隨后邀請了親戚,以及同寢室同學等10人注冊成為新會員,但是家里的老人看不上平臺上的產品,實際根本沒在平臺上買過東西。幾個月下來,李琳只賺了也就幾十元,“基本都是自購省下的”。
除了活動有特價,該平臺的產品并不比淘寶等其他電商平臺價格更低,質量也“不怎么樣”,“主要是貪個便宜”。
之后,李琳發現平臺有些不靠譜。“(群里人)一直讓我加入會員,說可以拿下面人(掃描其邀請碼注冊用戶)的錢?!?/span>
由于費用太高,李琳覺得根本沒可能回本,于是并沒有交錢?!熬退闶菐装僭?,我估計也賺不到?!?/span>
和李琳一樣,浙江杭州某高校大二學生葉麗麗,今年年初疫情在家期間,也被同學拉進了電商福利群里。在同班同學的鼓動下,她向平臺繳納了2500元的會員費。交完錢后才發現根本賺不了錢。
“想賺錢主要就是兩種方法,一種是發展下線,拉人頭,但是傭金比例很低。另一種是多賣產品,群里每天都會有平臺挑選的產品文案、圖片和鏈接,提供給大學生們轉發到微信群里。商品很多樣,單價有高有低。賣得多會有獎勵。但達到獎勵的標準是每月有幾萬元銷售額?!?/span>
意識到可能被騙后,她嘗試向介紹同學找說法,但對方表示也只能聯系到他的“上家”,至于再往上找誰,誰都不清楚。“他自己也交錢了,根本沒辦法?!?/span>
社交電商遍地開花,學生無處伸冤
社交電商平臺在高校傳播擴散速度驚人,有些學生甚至將老師也拉進了所謂的福利群里。
浙江某工商大學的一名畢業班班主任表示,2019年就有社交電商平臺在校園推廣。受疫情影響,應屆畢業生就業問題比較嚴重,加上部分學生正好是電子商務相關專業,5月份學校復課,這類平臺隨之也在學校遍地開花了。
“別的班級不能精確統計,我們班超過半數(班級總人數26人)學生都加入了這類平臺,比例非常高,其他班級也有類似情況。比較著名的是蜜源,其他還有芬香、淘小鋪等等?!?/span>
該名班主任還表示,這些社交電商平臺主要盯上的是大三、大四學生,還有部分畢業后暫時沒找到工作的學生。
“我們班主任每個月都會到學生寢室去找學生座談,很多學生都反映這個情況,只是程度不同,有些人沉迷比較深,大部分人還只是注冊了會員。
班上五六個人花錢比較多,他們認為級別越高賺錢越多,最多的人花了五六千,少的也有五六百。大部分同學注冊時就購買了所謂的‘大禮包’,名義上是花錢買東西,但明顯是高價買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span>
然而由于社交電商的信息主要通過互聯網擴散,目前為止,學校并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只能通過來班會以及其他場合不斷提醒學生防詐騙。
今年疫情影響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不算理想,社交電商平臺于是打著“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幌子,找到了最佳收割時機。
《零售老板內參》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明知被騙之后,礙于同學情分以及缺少維權手段,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吃一個“啞巴虧”,甚至在被騙之后,連告訴家長實情的勇氣都沒有。
葉麗麗表示,2500元會員費是她通過校園兼職網找兼職工作賺來的。“因為這個工作是網上的,也不耽誤時間,操作也很簡單,大家都想找這樣的工作,所以挺多人交錢?!北或_后,她也沒有將這一消息告訴家人,“他們知道了也沒有辦法?!?/span>
社交電商,“傳銷”明面化
與資本市場的冷卻相比,社交電商的“傳銷化”發展套路越來越明面化。
以蜜源APP為例,根據《中國消費者》報道,蜜源APP最早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普通會員、VIP會員和運營商。
三個等級對應的權利分別是:普通會員只能領取優惠券,沒有傭金(現在新用戶注冊成功便自動成為VIP會員)。VIP會員的福利包括可領取優惠券購物、享受自己購物傭金的100%(在《零售老板內參》實際采訪過程中,會員自購并沒有100%返傭金,相反,返傭比例極低),得到直屬粉絲(使用推薦碼注冊的會員)購物傭金的16.67%。
運營商除了享受VIP會員所有權利外,直屬粉絲購物傭金的比例高達50%,同時享受間接粉絲購物傭金的33.3%。所謂間接粉絲,則是直屬粉絲推廣吸收的粉絲(以此類推)。
以運營商身份躺著賺錢的模式讓不少學生心動。而要想升級成運營商也不是沒有辦法。免費升級成運營商需要直接邀請50人以上,且連續三個月結算傭金達到2000元或以上。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繳納2500元,一躍站到金字塔頂端。
不少學生因此心甘情愿地交了2500元,希望從此就走上躺著賺錢的道路。然而如果只是交2500元就能升級,豈不人人都是運營商?
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或者要求被發展人交納費用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中的任何一項行為,都已經屬于傳銷范圍。
社交電商大舉高調侵入校園,到底是無知呢?還是真無畏呢?
事實上,社交電商自誕生之日,就跟傳銷牽扯不清。自稱社交電商的平臺,包括云集、淘集集、花生日記、粉象生活、蜜源、愛庫存、好衣庫、環球捕手等,甚至連阿里旗下的淘小鋪,其運營商三帥六將都曾因涉嫌傳銷,被有關部門點名甚至罰款。
被稱作“后電商新物種”的社交電商,曾因被驗證為可行的模式(拼多多、云集等),復制門檻低(主要靠燒錢補貼),一度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餑餑”。
這些平臺上的產品或是比正常電商平臺的價格高出許多,以“高額回報的消費返利”吸納消費者入會,完成金字塔搭建,或是以低質低價的產品,吸引下沉市場以及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在平臺上消費。但無論哪一條,顯然都不足以支撐一家公司正常發展。
2019年底,淘集集爆雷,靠燒錢拓展市場份額的社交電商模式,投資濾鏡忽然被關閉。而社交電商平臺高調走進校園,看似風風火火,實則已是窮途末路。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