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多美公益:以“分享文化”為底色,繪就企業社會責任的溫暖圖景
在全球化浪潮與本土化實踐交織的今天,企業社會責任(CSR)已從道德選擇升維為戰略必需。艾多美(中國)有限公司以“分享文化”為支點,通過教育賦能、生態守護、災難救援、助殘扶弱等多元公益實踐,構建起“商業向善”的可持續發展范式。其公益足跡跨越24個省、市、自治區,累計投入4741萬元,幫扶超16萬人,以行動詮釋“企業公民”的深層內涵。
一、教育公平:從硬件升級到資源均衡的破局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核心路徑。艾多美以“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為切入點,通過“慈善教育”項目,為偏遠地區學校提供系統性支持。截至2025年,項目已改造21間教室,安裝42臺教學一體機,捐贈課桌椅、圖書、文體用品等物資,惠及3500余名學生。例如,在安徽渦陽新興大李小學、云南鎮雄銀廠小學等地,嶄新的教學樓與智能設備打破了地理隔閡,讓鄉村兒童與城市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更值得關注的是,艾多美通過“授漁計劃·雙師課堂”項目,探索教育公平的深層解法。該項目利用“互聯網+教育”技術,將城市名師的課程實時傳輸至鄉村教室,解決師資短缺問題。2022年,艾多美捐贈100萬元啟動“智慧教室”建設,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捐贈15所智慧教室,通過技術賦能實現教育資源的精準流動。
二、生態守護:沙棘林里的碳中和實踐
面對荒漠化威脅,艾多美以鄂爾多斯沙棘公益林項目為支點,探索“生態+經濟+社會”的三重效益。自2020年起,企業累計捐贈150萬元,種植15萬穴沙棘,形成2000畝林地,年固碳量達280萬公斤。項目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更通過沙棘產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沙棘果可加工為食品、藥品,葉可制茶,形成產業鏈閉環,助力鄉村振興。
這種“綠色公益”模式,與艾多美“碳中和”包裝箱的推廣形成呼應。企業將環保理念滲透至產品全生命周期,從原料采購到包裝設計,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2025年,艾多美再次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30萬元,持續擴大沙棘林規模,彰顯其對生態文明的長期承諾。
三、災難救援:速度與溫度的雙重響應
在自然災害面前,艾多美構建了“快速響應+精準援助”的救援機制。2025年西藏日喀則地震后,企業37萬元物資跨越千里抵達災區;2023年甘肅地震中,27萬元愛心物資為受災群眾送去溫暖;河南洪災期間,180萬元物資的緊急調配,更體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
這種響應能力源于艾多美“平戰結合”的公益體系。日常運營中,企業與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儲備應急物資;災難發生時,通過“經銷商-員工-志愿者”三級網絡,實現物資快速籌集與分發。例如,2023年土耳其地震后,艾多美通過土耳其駐上海總領事館捐贈220萬元物資,展現跨國企業的全球責任。
四、助殘扶弱:從身體康復到社會融入的關懷
艾多美關注弱勢群體的深層需求,通過“假肢矯形適配救助”“我送盲童一本書”等項目,幫助殘疾人重建生活信心。2021年起,企業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300萬元,為困難青少年適配假肢和矯形器,捐建9所盲文圖書室。在山東中投慈善公益基金會合作中,艾多美還為犧牲、受傷公安民警家庭提供優撫基金,踐行“愛警暖警”的社會責任。
針對唇腭裂患兒,艾多美啟動“美麗的微笑”項目,每年投入100萬元提供手術治療。截至2025年,已舉辦16站義診活動,為超百名患兒重塑微笑。這些行動不僅修復了身體缺陷,更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孩子們融入社會,體現公益的“全人關懷”。
五、健康守護:從生理需求到人格尊嚴的尊重
在青少年女性健康領域,艾多美“衛艾守護”項目以“衛生用品捐贈+健康教育”模式,打破生理期貧困的束縛。項目累計投入800萬元,向山東、安徽、云南等10省捐贈衛生巾等物資,惠及6800余名女童。通過與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合作,項目精準定位偏遠地區需求,避免資源浪費。
更深遠的是,艾多美通過“安全教育”項目構建兒童保護網。2025年,“艾是一道光”項目在遼寧鐵嶺、安徽安慶等地開展反光衣捐贈與安全培訓,降低鄉村兒童交通事故風險。這種“硬件+軟件”的結合,體現了企業對兒童安全的系統性思考。
六、公益創新:從企業主導到生態共建的升級
艾多美公益的獨特性在于其“企業主導+員工參與+社會協同”的生態模式。企業通過“思源美麗鄉村·艾心校廁”“無償獻血”等項目,激發員工與經銷商的公益熱情。例如,2022年無償獻血活動中,全國“艾多美人”累計獻血超19.5萬cc;2023年“情暖鄉村·艾心童行”項目,動員員工向貧困地區捐贈1100萬元物資。
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公益的“輸血”邏輯,轉向“造血”與“共生”。艾多美將公益納入企業戰略,通過GSGS(全球采購全球銷售)體系,將社會責任轉化為品牌競爭力。例如,其蘋果脆片項目依托煙臺蘋果產地優勢,通過平臺銷往海外,實現“中國好物全球購”的同時,反哺本土公益。
七、責任根基:正善上略的文化驅動
艾多美的公益實踐源于其“正善上略”(正直與善良為最高戰略)的企業文化。董事長樸韓吉將公益視為“常規工作”而非“特殊任務”,強調“不要把社會責任當成一件特殊的工作,而要把它作為常規工作融入到工作日常中”。這種文化滲透至企業運營的每個環節:從產品定價的“3%利潤率”原則,到經銷商管理的“自律委員會”制度,再到公益項目的長期規劃,均體現“商業向善”的底層邏輯。
2023年,艾多美榮獲“社會責任(CSR)模范企業”稱號,其公益模式被韓國駐華大使館評為“包容性領域最佳實踐”。這些認可不僅是對企業過往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責任的期許。
結語:公益是企業與社會的雙向奔赴
艾多美的公益之路,揭示了一個深刻命題:企業社會責任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與社會共生的戰略選擇。通過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距,通過生態守護實現綠色發展,通過災難救援傳遞人性溫度,通過助殘扶弱彰顯人文關懷,艾多美以“分享文化”為紐帶,構建起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閉環。
正如副總經理姜友涵所言:“回報社會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義務,也是每一個企業家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在未來的征程中,艾多美將繼續以愛為名,讓公益的星火燎原,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