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擊“直銷黑產”,277家違法違規電商店鋪關閉
近年來,一些電商平臺上出現了山寨假冒直銷產品惡意詆毀直銷品牌的現象,這種“直銷黑產”行為破壞了直銷行業的經營秩序,也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7月2日)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了解到,執法部門聯合電商平臺打擊“直銷黑產”行為,截至目前,已有277家涉及“直銷黑產”的違法違規電商店鋪被關閉,下架產品鏈接4970條。
美樂家中國是一家主營家用日化產品和營養保健食品的直銷企業,其“美樂家”注冊商標被列入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
在網絡平臺上,有企業試圖申請注冊與“美樂家”較為近似的商標“美濼家”,并生產了一系列外觀包裝與“美樂家”品牌產品外包裝高度相似的商品進行銷售,誤導消費者。
接到企業反映的情況后,市場監管部門協調平臺企業,將該起涉嫌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投訴流程響應時間減少到3個工作日。截至目前,已有8家銷售美濼家“李鬼”產品的網店被電商平臺關閉下架。
市場監管部門在日常檢查中,還發現“刮碼銷售”現象,即商家為規避品牌方的區域管控、串貨限制或防偽溯源機制,將產品包裝上的防偽碼、區域碼、批次碼等標識刮除后進行銷售。
這種行為常見于化妝品、保健品、食品等需要防偽溯源的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為了完成銷量,有些代理商會低價跨省銷售產品,這在業內叫“串貨”,是不允許的。刮碼后,就無法通過各個省份不同代理商獨特的生產批號和代碼來追責。
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刮碼產品,往往無法享受原裝商品應匹配的產品追溯、質量保障及售后服務。刮碼行為導致產品流向難以追蹤,取證難且成本高,維權訴訟周期長,一直是困擾直銷企業的問題。
安利公司發現一家在淘寶經營十多年的網店,長期銷售相關刮碼產品。近期,市場監管部門和平臺合作,令行為人意識到問題并督促其整改。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直銷行業的銷售額有上千億元,排名全球第四。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前后,受“直銷黑產”的滋擾,中國直銷行業的整體發展一度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困境。不斷加強的監管執法力度和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讓直銷行業重回正軌。
今天,5家在滬直銷企業代表和5家互聯網平臺企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斑@次是直銷企業、電商平臺第一次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建立溝通機制,將提升協調解決問題的效率。”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四支隊支隊長唐劍雄說。
原標題:《上海打擊“直銷黑產”,277家違法違規電商店鋪關閉》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陳璽撼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