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的下個機會在哪兒?
編者按
面對廣闊的市場,社交電商吸引了無數的商家和個人創業者加入到這個賽道。但即便發展得如火如荼,該市場還是面臨著合規化問題以及新賽道帶來的流量瓜分危機,這些都給社交電商發展帶來更多新挑戰和新思考。從長遠看,要實現社交電商行業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改善、提升整體生態環境,從立法、執法、行業共治和企業自律等多個維度共同發力,形成有效合力。
互聯網快速發展下,傳統電商紅利漸薄,社交電商反而成為行業破局的重要方向,且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日前,全球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在全球范圍內的社交電商市場將達到1.2萬億美元,較之目前的4920億美元會出現近兩倍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社交電商通過將商品銷售融入日常生活的結構,并通過真正的社區和聯系感,提供了與傳統電商截然不同的消費體驗,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動下,社交電商將改變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方式,這也將對市場品牌、零售商和平臺業務產生影響。
發展呈現新走向
疫情影響下,線下零售受到壓制,社交電商所呈現的優勢正得到彰顯,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并呈迅速發展之勢。近日,埃森哲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社交電商的增長速度將是傳統電商的三倍,到2025年將達到7.6萬億元。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和千禧一代用戶是社交商務發展的主驅動力,到2025年,他們將占全球社交商務總支出的62%。
業內人士稱,我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先進的供應鏈優勢和持續創新的技術能力,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增長飛快,有機會在全球占據引領地位。
據了解,自微博興起開始,社交電商就有了萌芽。2013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平臺,形成銷售閉環,代表著社交電商銷售模式的開端。隨后國家推出政策法規規范微商的發展,行業逐漸進入穩步發展時期。隨著2018年拼多多上市,社交電商加快發展進程,2020年社交電商時代開啟,社交電商憑借社交軟件帶來的流量得到迅速發展。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0)》顯示,2020年網絡零售額達11.76萬億元,其中,社交電商交易規模增長迅速,市場規模占網絡零售額比重達31%,用戶規模近7億人。社交電商成為繼平臺電商、自營電商之后的“第三極”。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以來,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呈現出新走向,創新驅動成為社交電商進一步發展的新路徑。分析人士認為,我國社交電商不僅在發展時間和規模等方面領先國外,且結構調整也在加快。
總體來說,2021年社交電商發展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零售企業和傳統電商平臺加速進入社交電商;二是部分社交電商平臺獲得融資,快速成長;三是行業洗牌加快,一些未能適應市場變化,甚至利用平臺從事傳銷等非法活動的社交電商平臺被淘汰。
專家表示,目前社交電商行業已經進入洗牌調整期。從增速看,2016年增長率高達98.19%,2019年同比增長71.71%,2020年僅增長11.62%,呈極速下滑態勢,2021年預計略有回升,但社交電商總體增速趨于平緩。社交電商已走過高峰,將通過行業調整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隨著傳統意義上的電商獲客成本不斷提高,社交電商依托社交裂變快速觸達消費人群的優勢日益凸顯,能否依托自身核心優勢,構建有競爭力門檻的業務“閉環”乃至生態圈,才是社交電商持續發展的關鍵。
資本眼中“香餑餑”
近日,主打線上人情往來的社交電商盒物已完成500萬元種子輪融資,由個人投資者投資,本輪融資將用于供應鏈開發、市場營銷和團隊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與單純的網上購物相比,社交電商是在用戶瀏覽社交媒體的時候推送產品,而不是讓用戶主動搜索產品。這種購買方式會幫助消費者省去挑選商品的時間和精力。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消費者的“懶人”消費思維。
正是在新模式、新風口、用戶量等概念催生下,我國社交電商加速發展,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企查查數據顯示,十年來,社交電商賽道融資441.06億元,共362起。2015-2016年間,社交電商賽道的融資遍地開花,每年分別有72起和79起,其中早期融資共125起,融資金額普遍不高,社交電商處于快速起步階段。2017-2018年間,拼多多、小紅書、云集等爭相搶位,社交電商迎來高速發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隨后幾年,社交電商逐漸走出黃金時代,抖音、快手短視頻、直播等模式興起,2020年以來,社交電商以更加豐富的形式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0全年,行業共發生了18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6.5億元。
而社交電商之所以會得到資本的這般青睞,主要是在平臺獲取用戶流量方面具有優勢。業內人士分析,傳統電商平臺以內容營銷、競價、廣告推廣等獲取流量,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成本也越來越高,盈利難度加大,資本于是更傾向于流量成本低、發展空間和潛力大的社交電商。社交電商將成為下一個網絡零售增長點。從社交電商向會員電商轉型,也將是未來社交電商的主流形態。
2021年,有背景“光環”的社交電商更容易得到資本青睞,少數值得投資的公司會被踴躍爭搶,資金將密集進入少數初創或已較為成熟的公司中。根據電數寶數據顯示,2021年,社交電商行業共發生14起融資事件,涉及平臺分別為小紅書、順聯動力、萬物心選、蘇惠臻享等,融資總額超39.1億元。
提升核心競爭力
社交電商經過多年積累加快進入下半場。各個社交電商平臺將面臨洗牌,只有通過模式轉變與創新驅動,才能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進而在全球發揮更加明顯的引領作用。
在社交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在持續推動監管和規范,實現社交電商行業健康發展。2021年2月,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社交電商分會發布了《社交電商企業經營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標志著社交電商在規范發展和行業自律上取得了又一項重要階段性成果,也將加速推動行業的洗牌調整。
專家認為,社交電商更需要找到適合的發展模式來提升“造血能力”,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局面下,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叢林法則”導致優勝劣汰。未來社交電商會進入更為激烈的廝殺階段,模式轉變與創新驅動會是主導社交電商發展的新命題。
社交電商應當如何推進創新發展?業內人士建議,社交電商要把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作為驅動業務的引擎,不斷提升人貨場的匹配效率,持續創新升級,形成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商務部2021年9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商務領域促消費重點工作的通知》強調,要促進線上消費健康發展。其中提到要推動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引導企業運用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更多“小而美”的網絡品牌。開展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加快促進生活服務業上線上云。
可以預見的是,社交電商經過多年積累加快進入下半場。各個社交電商平臺將面臨洗牌,只有通過模式轉變與創新驅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進而在全球發揮更加明顯的引領作用。(依琰)
一家之言 〉〉〉
多方形成有效合力 推動社交電商行穩致遠
隨著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快速壯大,為網絡經濟增添了新的活力,為穩增長、促消費、擴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行業也涌現出不少問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有不少企業經歷了行政罰款。國家對行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社交電商行業發展。
行業發展政策逐步從鼓勵向規范發展方向邁進。2019年,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條例特別提出,要“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但新興產業最終還是要實現依法監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規范是市場化、法治化的題中之義。
2021年年初,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批準發布《社交電商企業經營服務規范》團體標準開始實施。標準規定了社交電商服務體系、社交電商服務要求、基礎保障服務要求、交易過程服務要求和客戶關系服務要求等。此項團體標準適用于規范社交電商企業在社交電商經營活動各個環節中提供的服務,也適用于消費者了解社交電商活動。這是首部直接提及社交電商涉及傳銷模式合規的標準,對社交電商企業避免碰觸《禁止傳銷條例》的紅線提出了積極的意見和建議,將有利于企業合規經營以及行業正向發展,對未來社交電商企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021年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還制定出臺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對于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留足發展空間,同時確保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交易安全。
隨著多項政策的陸續出臺,網絡交易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將邁上一個新臺階,并在根本上維護和保障網絡零售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從長遠看,要實現社交電商行業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改善、提升整體生態環境,從立法、執法、行業共治和企業自律等多個維度共同發力,形成有效合力。
在多重利好的推動下,以社交電商為代表的網絡交易新業態新模式將駛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進一步助推我國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