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沉浮記:淘小鋪離場、貝店轉型、云集或將退市
近年來,我國網絡交易蓬勃發展,作為新業態新模式之一的社交電商平臺不斷涌現、行業快速壯大。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0)》顯示,2020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3.7萬億,占網絡零售額比重達31%;社交電商用戶規模近7億人,受到資本青睞,成為創投市場的熱點。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來,社交電商賽道內數位玩家發展遇阻,貝店疑因資金鏈問題而爆雷、“社交電商第一股”云集收退市警示函、淘小鋪主動退出賽道……一時間,行業充滿“迷茫”。
不過,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基調不曾改變。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支持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知識分享等健康有序發展。
不難看出,未來,社交電商將進入發展與規范并舉、開放與安全并重的新階段。
??
01
花生日記連領兩張罰單
作為新興業態,社交電商于2014-2016年間快速起步、2017-2018年間迎來高速發展。隨著巨頭布局社交電商領域,社交電商的紅利被瓜分,2019年起,社交電商逐漸發展平緩。
目前,社交、直播、內容電商已成為我國電商市場重要的新業態,并保持高速增長。社交電商成為繼平臺電商、自營電商之后的“第三極”,是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有力支撐,擁有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
風光背后也存在諸多問題,由于缺乏嚴格的政策法規監管,社交電商市場野蠻無序,其灰色的傳銷模式很快暴露弊端,“涉嫌傳銷”這四個大字猶如懸在社交電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
2019年到2020年間,花生日記、未來集市、斑馬會員、粉象生活、淘小鋪、云集品等均曾被爆出過涉嫌傳銷。
相對于前兩年的“猛烈”,新浪潮記者梳理發現,在2021年,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寥寥。今年2月,廣州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對花生日記作出行政處罰,其涉及傳銷行為,被共處罰金904萬余元,并責令整改違法行為。調查核實,從2017年7月28日至2018年9月25日,花生日記采取多層級傭金計提制度和會員升級費用等手段,發展會員2100多萬人,會員層級最多達51級。
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3月14日,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花生日記的傳銷(直銷)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合計被罰7456.58萬元,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社交電商最大一筆罰單。
一直以來,“監管與活力”如同硬幣的兩面,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領域的新業態長期秉持著包容審慎的態度。業內人士指出,罰款既能體現嚴格執法,又不至于扼殺創新企業的活路,背后傳遞出了監管部門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同時,對互聯網領域新業態監管上的包容審慎。
??
02
貝店“跑路”、淘小鋪“退賽”
縱觀全年,有的平臺因涉嫌傳銷負面“纏身”,也有的平臺倉促轉型,更換“馬甲”、甚至轉身離開。
8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陸續有上百名供應商來到貝貝集團總部追討被拖欠錢款,涉及供應商欠款累計超過1.4億元。8月20日,據相關媒體報道,貝店并沒有償還欠款,反而通過App推送“希美店主招募信息”,意圖讓原來的貝店商家和店主轉為希美計劃的成員,但此項目被商家不認同,紛紛要求貝店歸還拖欠款。截至目前,貝店方面始終沒有正面給出解決方案。
據其官網介紹,創立于2017年8月的貝店秉承“人人皆可開店”的理念,為店主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及SAAS解決方案,幫助更多人開一家自己的店。
今年3月,貝店舉行“貝店×希美2021品牌春季發布會”。張良倫在會上宣布,2021年貝店將 All in 希美,押注自有新品牌。目前,希美App也已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不僅如此,貝店發布公告稱,從8月10日起轉型做導購電商,引入了淘寶、拼多多等第三方供應鏈資源。
平臺倉促轉型,更換“馬甲”,難掩拖欠上百商家超1億元貨款的窘態。分析人士認為,貝貝集團著力發展新業務,扶不起來的貝店或將成棄子。
不同于貝店的“石沉大海”,阿里旗下的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則“當斷即斷”,官宣退出賽道。
9月13日,阿里旗下應用淘小鋪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策略調整,商品教育等相關功能將于2021年10月11日晚間停止。公告建議淘小鋪用戶在2021年11月25日前,及時提現賬戶余額,使用賬戶中的相關權益、服務。
從2019年5月上線內測,到2021年9月宣布即將關閉,淘小鋪走過了兩年四個月的時間。除了淘小鋪,在社交電商方面阿里也多次試水。2013年,阿里推出圈層產品微淘。2018年3月,推出淘寶特價版app;同年8月,阿里在支付寶APP端正式上線“每日必搶”版塊,但并未達到理想效果。
??
03
微店沖擊科創板、云集或退市
2月初,沉寂數日的微店重回人們的視野中,而這次引起熱議的是它將沖擊科創板的消息。據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微店集團已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通過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或存托憑證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微店成立于2011年,2014年“微店”APP孵化而生,定位為幫助微商在微信內開店的工具,提供商品管理、訂單管理、銷售管理等功能,是國內最早一批基于社交關系的電商購物平臺。
幾家歡喜幾家愁,前有“老將”沖擊科創板,后有“社交電商第一股”之稱的云集面臨著退市危機。
9月底,云集發布公告稱收到納斯達克退市警示函,由于公司連續30個工作日的收盤價低于1美元,已經不符合納斯達克的最低上市要求。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如果在180個自然日寬限期內,即2022年3月28日前,云集的ADS的收盤報價還是不能做到至少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每股1美元或以上,云集有可能被強行退市。
公開資料顯示,云集成立于2015年5月,是提供一站式個人零售服務解決方案的電商APP。成立之初,云集采用S2B2C模式為微商賣家提供貨源,以招募微商店主發展人員的方式獲客交易,但這一分銷模式備受質疑,更是讓該平臺在2017年吃下958萬元巨額罰單。
事實上,2018年至2020年云集營收連續下滑,凈虧損連年增加。盡管今年一、二季度凈利潤改善,但營收仍不斷下降。
11月29日,云集披露三季度業績。截至2021年9月30日,云集實現營收16.84億元,同比下滑接近六成;毛利6.26億元,較上年同期跌了49.94%。但其歸母凈利潤卻增超兩倍達7403.4萬元。交出三季度成績單后,云集的股價依然不盡理想。業務轉型、控成本、從持續虧損到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距離納斯達克給出的“退市最后期限”已僅百日有余。
??
04
《規劃》: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近年來,在諸多發展要素的合力驅動下,社交電商行業得以快速發展。艾媒網數據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的用戶規模達7.13億人,同比增長17.26%;2020年社交電商規模達到20673.6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交易規模將達23785.7億元。
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此次立法在電商經營資質、納稅、處罰標準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也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了界定。
與此同時,國家對社交電商行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鼓勵行業發展的同時明確相關部門責任,規范社交電商行業發展。不過,目前尚未出臺專門針對社交電商的監管法律法規。
9月15日,商務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商務領域促消費重點工作的通知》,《通知》顯示,重點任務包括加大穩住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優化提升消化平臺載體。其中推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引導企業運用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更多“小而美”網絡品牌。
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規劃》提出,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其中,明確提出支持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知識分享等健康有序發展,積極發展遠程辦公、云展會、無接觸服務、共享員工等新興商業模式和場景應用。
雖然歷經浮沉,但不難看出,未來,社交電商將進入發展與規范并舉、開放與安全并重的新階段。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