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網絡傳銷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傳銷借力互聯網,進一步發展成為互聯網傳銷,打著“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愛心互助”等名義從事傳銷活動,越來越體現出高智商化的特點,上當受騙者中不乏高學歷的年輕人。 當前傳銷主要有哪些形式?如何遠離傳銷騙局?誤入傳銷組織如何自救?
在廣泛征集消費者和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中國消費者協會將2021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確定為“守護安全暢通消費”,旨在營造更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能,夯實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良好開端。值此3·15到來之際,我們聯合海疇輿情監測中心,針對近期內敏感信息較多的社交商業類企業進行盤點整理,希望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或者投資時能夠擦亮眼睛,避免讓自己的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崇明分局,歷經5個月縝密偵查,成功偵破“越隆車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 經查犯罪嫌疑人滕某等人大肆舉辦宣講會、培訓會、“汽車之夜”等活動,夸大公司經營實力和盈利前景;同時,開發上線“越隆車匯”APP軟件,以提供汽車維修保養服務和加入豪車俱樂部為名大肆招攬會員加入。截至案發,該傳銷團伙通過前述方式累計發展會員3700余
對于目前嚴重困擾社交電商行業的涉傳問題,應如何處理?執法部門應如何把握合法的社交電商與傳銷之間的界限?對此,值得在學理上深入討論。 筆者在多個場合以及相應文章中強調,目前很多地方的執法部門對社交電商涉傳問題的認知,以及相應的執法舉措,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方面。 從客觀方面看,我國關于傳銷的相關立法,特別是2005年制定的《禁止傳銷條例》所采取的規范模
案情簡介 2019年9月,莆田市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人員根據省市場監管局反壟斷處交辦的案件線索,依法對福建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當事人涉嫌存在組織傳銷行為,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遂予以立案調查。 處理過程及結果 經查,當事人主要通過購物返現、推廣傭金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注冊會員并通過自營的瀏覽器登錄與其合作的電商平臺和自營商城購物,根據會員購買商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近年來,上海公安機關堅嚴厲打擊、嚴密防范各類涉及消費領域的經濟犯罪,全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今年以來,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已偵破涉及消費領域經濟案件400余起。 此外,據介紹,近年來,在全市公安機關和行政監管部門的合力監管、全力打擊、有力防范下,上海的傳銷犯罪案件一直處于低發態勢,案發數量不大、涉案金額不高、參與人數不多,但手法特點仍在不斷
“每月投入100元1年后就擁有幾萬”、“0元購課,教你輕松賺取10%的收益”……全民投資熱潮下,以尚德、長投學堂、啟牛商學院、小幫規劃和藍鯨理財等為代表的理財訓練營廣告鋪天蓋地而來。這樣的速成理財課似乎“低投入、高回報”,不免讓小白理財者心動,但實際上,進入課程就意味著套路營銷的開始,各平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不少。如老牌財商教育機構長投學堂鼓勵學員拉人頭賺取傭金,一位金融行業資深律師認為,該行
圖為“紫竹鹽”產品 “鹽中之王”“竹鹽凈血”……小小一包“紫竹鹽”,卻被宣稱具有解毒、根治慢性疾病、預防新冠肺炎等多重功效。 記者15日從上海警方獲悉,歷經3個月縝密偵查,紫竹鹽傳銷騙局告破。上海警方成功偵破“玉川國際”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查獲傳銷平臺服務器14個,傳銷團伙層級達89層,涉案金額40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 上海警方表示,截至案發,該傳銷團伙在全
把最普通的鹽,神話成包治百病甚至對新冠肺炎都有奇效的“神仙產品”,再通過傳銷手段大肆招攬會員,攫取非法利益……記者從警方獲悉,今年以來,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已偵破涉及消費領域經濟案件400余起,其中不乏傳銷等涉眾型犯罪案件。 據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莊莉強警官介紹,近年來,上海的傳銷犯罪案件低發,但犯罪手法仍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欺騙性也在不斷增強,呈現出了傳銷形式網絡化、團伙成員職業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