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養經濟”系列報道之一:起底“元宇宙農場”騙局
編者按: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云養經濟”的旗號,通過互聯網、電話宣傳、組織聚餐旅游和參觀養殖場等方式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線上認購果樹、畜禽、茶場等,承諾到期后可獲得高額回報,吸引群眾投入資金。
為提醒公眾時刻警惕套著“云養經濟”外殼的非法集資和傳銷犯罪行為,央廣網聯合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推出“云養經濟”系列報道。在這組報道中,央廣網記者前往安徽、四川等地采訪數起案件,深入揭批此類案件的犯罪手法、刻畫犯罪鏈路,以資鏡鑒。
播放
央廣網北京7月14日消息(記者劉保奇 張勝坡)7月,安徽宣城,正值盛夏。然而,“躲”在鏡頭后的呂萌內心如墜冰窟,他正襟危坐,說話聲音低沉,但邏輯清晰。不過,“精明”的他卻掉進了一個陷阱。
2021年,元宇宙概念開始盛行,呂萌從中看到“商機”。2023年初,朋友向呂萌推薦一款名叫“元宇宙農場”的游戲,能在網上種果樹掙錢,一年最低可以達到200%的利潤。如果開墾更高級的土地,年利潤能達到300%至400%;如果他能拉人頭,還可以掙更多錢。當時他就心動了。
剛開始,呂萌抱著試試的心態投資了8000元,在“元宇宙農場”開墾和種果樹。大概20天后,他覺得這比上班掙錢多,又開始追投。
“好運”沒能一直眷顧呂萌。當年6月,他突然發現網站在升級轉型,便想盡快提現,但“元宇宙農場”已經禁止提現。他共賠了10多萬元。
央廣網記者調查發現,不法分子開發一個App上線運營的成本只要幾千元,且開發周期很短,內容是虛擬的種植果樹游戲。為了吸引老百姓參與,還在某農作物莊園內租用辦公地點。他們利用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宣傳投資15天回本、30天翻倍,可以說名目上和利益上都具有很大的誘惑性。
“如果我早點投資,肯定能掙到錢。如果平臺再堅持幾個月,我能把錢提出來,那就‘上岸’了,沒想到崩盤這么快。”至今,呂萌仍執迷不悟,覺得惋惜。
項目規劃:“1.0版本吸粉,2.0版本回本”
與呂萌相同,李坤同樣被這個平臺的“高回報”吸引。不同的是,他還是該公司股東之一,主要負責該項目對接講師及來人考察接待等后勤工作。在此之前,他不止一次掉入過“投資”陷阱。
大專畢業后,李坤曾先后在房地產公司、化工廠工作,后又跟別人干工程。2018年,他參與過“MBI”平臺投資,投資了100多萬元,后來平臺跑路,錢全打了水漂。2019年,他參與某平臺的投資,又因為平臺跑路虧損了20萬元左右。后經人介紹,他接觸到一款名叫“元宇宙農場”的游戲。
“元宇宙農場”項目負責人叫邵峰。2018年前后,他注冊了多家電子商務公司,準備網絡帶貨,但沒有成功。
邵峰向警方交代,2022年9月,他注冊了安徽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從網上購買類似QQ農場的二手游戲平臺,而后開發一款“元宇宙農場”App。
起初,邵峰找技術員修改平臺內容。幾個技術員聽到讓玩家在“元宇宙農場”花錢種樹,明白這是違法行為,所以只愿意幫他買,但不愿意幫他修改平臺內容。他直到花高價才有人同意。
按照邵峰的設想,這個平臺盈利點分為幾個階段。在1.0版本時,主要是為了吸粉,就讓參與者賺錢,這樣才能發展更多人。在2.0版本時,因為投資人的積分在1.0版本階段綁定在賬戶里,他們必須在2.0版本商城里兌換產品,這樣公司就能賺錢。“我們口號是1.0版本吸粉,2.0版本回本。”邵峰說。
在當月的一次聚會上,邵峰跟李坤提到“元宇宙農場”的事情。“他對我說‘元宇宙農場’是一款游戲App,在上面可以種植獼猴桃,產出的果子可以在平臺上流通買賣變現。如果果子賣不出去,也可以兌換獼猴桃。”李坤回憶,第一次,他在“元宇宙農場”投資一棵樹,花了五六百元,果子在平臺上賣出去后,不僅本錢回來了,還掙到一點錢。于是,他逐步買種子補種,繼續在“元宇宙農場”中種植果樹。
“元宇宙農場”平臺上的游戲頁面(圖片來自警方 央廣網發)
據李坤介紹,“元宇宙農場”是一個在線種植的交易平臺。首先,參與者只能通過分享鏈接下載App,再通過手機號碼注冊會員。注冊成功后,第一步是購買種子,種子需要果子來兌換,而果子是在虛擬市場上自由交易。App有相關操作界面,點進去后,發布求購果子的信息,并附上自己的聯系方式,隨后賣家會自行聯系。
第二步是種植環節,種植土地分為幾種,不同種類的土地產果率不一樣,產果率越高,意味著投資回報會越高。土地分為四種,第一種入門級的是鹽堿地,有五塊,每塊種植需要500顆種子,五塊鹽堿地種植滿之后,升級到下一種黃土地種植,黃土地每塊需要1000顆種子。五塊黃土地種植滿之后,可以升級到下一種丘陵地的種植,每塊丘陵地需要3000顆種子。五塊丘陵地種滿后,升級到下一種黑土地種植,每塊黑土地則需要5000顆種子。
李坤表示,會員種植每一塊土地都需要消耗種子的10%作為開墾費用。他舉例,有人在一塊鹽堿地種植一棵獼猴桃樹需要500顆種子,再加上10%的開墾費用,也就是50顆種子,種一棵獼猴桃樹的花費是550顆種子。“有錢還可以種植好幾棵樹,沒錢就一棵棵種植,但必須把一個等級的五塊地全部種滿后,才能種植下一個層級的地塊。”他說。
據邵峰介紹,在種子來源方面,初次注冊賬戶后,需要通過推薦人或求購中心購買種子。在求購中心,會員可自由發布求購種子信息,自由交易。平臺收取10%的果子作為手續費。
“我們對外宣傳放出種子100萬顆,實際只放出30至40萬顆,我們確實夸大宣傳了。”邵峰說,起初,1顆種子售價是1元錢,當時他賣給團隊是8角一顆,后來會員開始炒作,價格上漲很多。“我知道這是炒作行為,但默許這種情況,因為我覺得這樣才能達到吸引人到平臺投資的目的。”
打造共享莊園:投資人參與莊園建設,可入股分紅
“我覺得這個項目靠譜。”在李坤看來,首先種樹能掙到錢,再加上有平臺獎勵,便推薦給兩個朋友。因為兩人推廣能力比較好,推薦人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不斷向下發展下線投資人。團隊人數逐漸發展到幾百人規模。
“我不清楚具體多少人,但我是地主級別了。”他說,在推廣會員方面,首先要自己注冊平臺會員,注冊后要充值(購買種子),這樣才有資格推廣會員。推廣后的會員級別分為四種:一是貧農,直推3人,團隊達到21人,果子收益率增加5%;二是中農,直推10人,團隊達到80人,果子收益率增加10%;三是富農,直推30人,團隊達到270人,果子收益率增加15%;四是地主,直推60人,團隊達到660人,果子收益率增加20%。
“我不僅想掙錢,還對這種運營模式和發展理念很認可。”李坤說,他覺得通過拉人頭的方式投資能給自己帶來返利,下線發展得越多,就掙得越多,所以他不斷推廣和發展人員來投資。
藍斐是李坤的下線成員,也是該項目市場主要推廣人員。2003年至2008年間,初中畢業的藍斐在飯店學廚師。而后,他開過網約車,又承接了一些村鎮小工程。在這期間,他還做過直銷,推廣的是日用品,同樣辦了會員,還在他老家開了一個店。直到2018年,因推廣效果不好,利潤低,他被迫放棄生意。
在做這個項目時,他和李坤相識。2022年10月,李坤給他打電話說:“這邊有個項目,在一家4A級景區,你可以過來看一下。”因為那段時間工程少,而且工程款不好結,藍斐于是毅然前往宣城。
他坐高鐵到達宣城后,當時有人到高鐵站接他,然后開車直奔當地一家莊園。次日,他被李坤喊到該莊園售票處二樓一間辦公室。
藍斐記得,當時屋里人很多,他們都在聊這個項目。有人給他介紹,這個項目是個類似QQ農場的網絡游戲,可以在App上種樹,收獲果子。
“對方說通過這個項目吸粉,后期大家還會參與這個莊園建設,入股分紅。”藍斐心想,這個公司在莊園辦公,門口停車場掛著“互聯網+共享莊園”的牌子,應該靠譜。
藍斐回憶,當時李坤把農場下載鏈接發給他,讓他在平臺申請一個賬號。起初,他種了一棵樹,后來陸續種滿了樹,大概花了11萬元。因為拉人頭種樹有收益提成,他便推薦了4人,后來這些人又發展很多人。
“元宇宙農場”上的收租規則(警方提供 央廣網發)
截至目前,藍斐是中農級別,推薦人數高達190多人。“我推薦了許多親戚朋友參與這個項目,他們又推薦自己的親戚朋友,就這樣滾雪球式發展人員。”他說。
據了解,截至2023年6月23日,該項目已在全國發展了10140名會員。會員戶籍涉及安徽、江蘇、浙江、福建、陜西、重慶、四川、貴州、上海、湖北等十余省市,會員層級發展到了32層,涉案資金數億元。
宣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大隊長李偉說,這起傳銷案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涉及地域廣,除西藏等少數省市外,全國均有涉及。二是涉及人數多,該平臺上線3個多月,裂變發展上萬名會員參與。三是迷惑性強,該團伙租用當地實體莊園辦公樓,對外謊稱莊園是其實體產業,以此誤導和欺騙參與人。
安徽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蔣聞博表示,傳銷的本質是“傳”,也就是假借各種時髦的、流行的名目,通過人傳人、人拉人這種擊鼓傳花的模式,讓財富向極個別金字塔尖上的人集中,從而制造創富夢想、暴富神話。這里講的“傳”體現在“名利”雙收。所謂的“名”,就是不法分子帶有欺騙性的話術,通過授課、推薦等方式,以虛構的名目宣傳出去,讓老百姓覺得前景廣闊,甚至感到是在互相幫助,或者是在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貢獻。所謂的“利”,就是不法分子制定上線從下線處獲得收益的方式和比例,像撐傘一樣將上下線關系傳播擴散出去,只要參與的人越多、下線投入越大,上線獲得的收益就越多。
然而,邵峰稱,“元宇宙農場”平臺注冊會員高達1萬多個,但他估計實際人數僅有幾千人,因為很多人會用別人的手機注冊多個賬戶。
平臺失控:平臺從種樹升級為商城,多名團隊長退出
藍斐介紹,在“元宇宙農場”1.0版本時,他實際投入11萬元(排除投資收益部分),但在平臺轉型到2.0版本時,他又投入了22萬元(排除投資收益部分),總投資33萬元。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平臺轉型到2.0版本時,這些錢都無法提現了。
藍斐說,當時公司升級到2.0版本時,沒有任何征兆,更沒有事先告知,就把已經獲利的1.0版本會員賬戶凍結了,不再產生任何收益,但沒賺錢的會員可以繼續產出果子。
“我想讓平臺升級,這樣既能規避風險,又能安全過渡到商城階段。”2023年5月左右,邵峰意識到這個項目涉嫌傳銷,決定向商城方向發展,從虛擬種樹改成了商家入駐,平臺收取管理費模式。
莊園內種植的獼猴桃樹(劉保奇/攝)
2023年6月,“元宇宙農場”轉型為“商城”。邵峰把App內原“元宇宙農場”的投資人整體轉移過來,包括投資人未賣出的果子。在這個“商城”里,原農場里的果子1:1等額兌換成積分,以積分方式在商城賬戶余額中顯示,積分可以在商城里購買產品,購買產品后,每天平臺會返利。
他舉例,會員在“元宇宙農場”里面有100個果子,遷移到“商城”里就是100積分。然后“商城”里有一瓶水,也價值100積分,他將這100積分購買這瓶水,之后商城會每天給他0.06%左右的交易積分返利,而購買的水確實也會實體發貨。
此外,拉人頭也會有獎勵,模式和獎勵比例和“元宇宙農場”類似,只不過層級更多,分為10級,具體層級從低到高分別為1星、2星、3星,直到10星。每一級別的負責人都會收取全部下級投資人在商城消費金額的0.06%作為獎勵收益。
李坤解釋,在1.0版本到2.0版本轉型階段,新進會員少,老會員對新平臺的理念模式不理解,大家都想退出。如果把積分變現,導致交易量就會減少,積分流轉速度變慢,平臺就無法正常運轉。此時,部分會員意識到公司詐騙,便準備向公安機關報警。為安撫客戶情緒,李坤決定先拿自己的錢支付給部分會員,他們把賬戶積分轉到我賬戶里。
“當時很多團隊長對2.0版本沒有信心,或者說更喜歡1.0版本的高收益模式,因此他們不想把賺到手的錢用來收購下線會員手中的積分。”藍斐說,當時平臺在2.0版本時,基本沒有新會員進來,平臺里都是老會員,導致平臺里的種子和果子都交易不出去,會員無法變現。
彼時,公司有一名團隊長從“元宇宙農場”掙了幾十萬,直接退出了。但是,他線下還有幾百名會員,這些人就開始鬧,公司就把這些人的錢退了。后來,公司又有幾名團隊長離開,團隊的會員又開始找麻煩,擔心把事情鬧大,就把能變現的商品給他們,如果不滿意,那就只能退錢。
“當時公司覺得這種虛擬種樹沒有結合實體。有些會員擔心無法變現,我們才推出了2.0版本。”邵峰說,起初,2.0版本是一半種樹,一半商城,推出了果子可以在商城里面兌換商品的模式,持續了大概一個月,有人就停止種樹了。然后,他們把1.0版本的收益數據打包帶入了2.0版本,變成了積分和權證,果子兌換權證是1:1,果子兌換積分是1:6。這個權證就是代表會員的權益證明,可以在商城里掛商品出售,也可以私下交易。
邵峰表示,當時他想通過游戲讓大家賺錢,從而吸引人氣,然后再慢慢轉型商城。“不過,平臺會員都想通過游戲種樹結果子賺錢,沒人對兌換商品感興趣,后來平臺就失控了。”他說。
(文中呂萌、李坤、邵峰、藍斐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