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藥品 福建省消委會提醒老年消費者:要護好健康與錢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這一趨勢有力推動了保健品市場的蓬勃發展。然而,當前保健品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不良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精心布設各類消費陷阱,嚴重損害了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類現象屢屢被媒體曝光。為助力老年人科學、理性地選購保健品,福建省消委會提醒老年消費者要護好健康與錢袋。
一、保健品≠藥品
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它不能替代藥品,不能用于治療疾病。提醒老年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要明確區分保健品與藥品的概念,切勿輕信商家“保健品能治病”“吃了保健品就不用吃藥”等虛假宣傳。若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囑進行治療,切不可因迷信保健品而延誤病情。
二、警惕消費陷阱 護好健康與錢袋
部分商家為推銷保健品,通過舉辦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贈送禮品、親情攻勢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并在活動中夸大保健品的治療效果,甚至編造一些所謂的“專家”“患者”進行虛假證言,誘導老年消費者購買。提醒老年消費者要提高警惕,不要被這些手段所迷惑。對于商家宣傳的具有神奇功效、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要保持理性,切勿沖動消費。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不要輕易向商家透露個人健康狀況、家庭情況、銀行卡號等重要信息,避免遭受詐騙。
三、選擇正規渠道 查資質
購買保健品應到信譽好、證照齊全的正規銷售場所,如大型商場、超市、藥店或保健品專賣店等。這些場所通常有較為嚴格的進貨渠道和質量把控,所售保健品質量相對更有保障。同時,要仔細查看商家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證件,確保其具備合法經營資格。切勿貪圖便宜或方便,在無證照的流動攤販、非法集會場所或通過不明來源的網絡鏈接購買保健品。
四、查看標識 了解關鍵信息
在購買保健品時,要仔細查看產品包裝上的標識信息,包括產品名稱、批準文號、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主要成分、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保健功能、注意事項等。正規保健品的包裝上會有“藍帽子”標識,下方還會標注批準文號,如“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或“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品)。消費者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詢真假 。
五、留存憑證 依法維權
購買保健品時,要向商家索要正規發票或銷售憑證,并妥善保存。發票或銷售憑證上應詳細記錄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價格、購買日期等信息,以便在出現質量問題或消費糾紛時,作為維權的重要依據。如果發現購買的保健品存在質量問題,或者商家存在虛假宣傳、欺詐等違法行為,要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協組織投訴舉報,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老年人一生奉獻于家庭和社會,守護他們的健康與財產安全,關乎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福建省消委會呼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同關注老年人保健品消費市場,加強對不良商家的監督、監管,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