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立夏養生先靜心 祛濕吃苦鍛煉勤
今日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之后,萬物進入旺季生長,是一個重要養生節氣。
四季中夏天屬火,心五行屬火,與夏季陽熱之氣相應。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其應虛里,在液為汗,心開竅于舌,心與小腸相表里,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的、整體聯系的心功能系統。夏日火氣通于心,易煩躁不安,出現口腔潰瘍、失眠等上火癥狀,因此立夏養生首先要"養心"。
飲食養生
祛濕養陽 適當吃苦
飲食上,要把握“春夏養陽”的原則,選擇溫補陽氣、有辛味生發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還可選擇祛濕的食物如淮山藥、芡實、赤小豆等,以去除身體內濕氣。
要少吃生食,少喝清涼飲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涼傷陽氣,同時用甜食養脾氣,達到祛濕養脾的目的。這時候也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可選擇魚類、肉類,可以多吃豆類,選擇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夏季可以適當補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葉等,用帶苦味的食物養心清熱。
行為養生
增強運動 早睡早起
立夏到來,順應自然陽氣的發散狀態,人應該適當增加活動,運動有助于激發陽氣,外達氣血,適當的排汗是人體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徑。因此,夏天保健要多增加室外活動,要適當曬曬太陽,不要怕出汗。當然,如果稍動則大汗的人,則要防止劇烈運動而大汗導致的傷津耗氣,所以多汗的人可選擇慢節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練八段錦、打太極拳或做瑜伽拉伸。
民間有“沒過五月五,不要收被褥”之說,意思是沒有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里的棉被不要隨便收藏起來。這是因為在端午節前,天氣沒有規律,有時白天十分炎熱,到了晚上卻氣溫突然下降,被凍醒,這些情況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涼。
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建議晚上10點之前就寢,早上6點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覺”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學習,建議靜躺10分鐘后再起床。
心理養生
戒躁戒怒 靜養心神
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通應。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立夏后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受情緒起伏及氣候外感因素的影響,發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
暑熱易讓人煩躁不安,心神被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心跳加速,進而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情緒不佳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急躁易怒、愛發脾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因此,立夏后養心是第一要務。養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靜養身心,保持內心安靜、情志開懷,以降心火。
養生小貼士:交通心腎食療方
山茱萸、芡實、五味子、人參、麥門冬、當歸、炒酸棗仁、茯神、白術、甘草各2克,老母雞1只,洗凈切塊,加入各種調料適量,與上藥一起煲湯。有交通心腎,靜心安神之功,主治倦怠乏力,健忘神疲。煲湯服用,吃肉喝湯,晚餐前食用效果更佳。
——摘自《養生理論應用樞要》
和治友德以“弘揚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結合西方營養學和中醫養生理念,以現代生命科學成果為依據,建立了“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三大養生學說,幫助人們通過三大養生收獲健康。
飲食養生:
通過飲食的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行為養生:
通過有目的的行為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心理養生:
通過心理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6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