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下降,保健食品未來走什么路?
近日,米內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從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各品類結構來看,2020年保健品銷售額占比為6.6%,較2019年下滑0.8個百分點,銷售規模進一步下降,在非藥領域的增長主要來自器械類。
6月25日,漱玉平民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其保健食品占比由2018年的11.31%下降至2020年的8.75%,毛利率也從49.61%下降至43.84%,成為導致公司毛利率整體下降的主要因素。漱玉平民認為,2019年度保健食品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家相關部門對“保健”行業的整治行動、藥店渠道醫保卡禁刷保健食品等相關政策的推出,對保健品市場產生了影響,保健食品銷售價格隨之下降。
目前,國內主要醫藥連鎖上市企業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大參林已經放棄單獨披露保健食品,而是合并至非藥品板塊。
隨著醫保個人賬戶的萎縮和支付限制可能會進一步降低消費者前往醫保定點藥店消費的吸引力,對于零售藥店的傳統運營模式或將帶來更大的挑戰。
專家認為,未來營養保健食品市場演變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快消化,即產品更貼近食品、快消品。
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升級以及疫情后電商的快速發展,未來電商渠道必將作為健康類產品的主要購買方式之一。
已經被教育成熟的大品類產品,如蛋白質粉、魚油、膳食纖維、益生菌等會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成為典型的低值高頻快消品,屆時頭部企業的傳統優勢均難以為繼;而主流賣場品牌、快銷品牌和電商平臺,將借助產品供應鏈或消費數據優勢成為新的競爭者。
而對于藥店渠道來說更符合第二個方向就是專業化。
專家認為,營養健康產品的商業屬性是“專業化的健康消費品”,行業升級方向是營養健康產業,發展模式將從營銷驅動轉向科技驅動;營養健康產品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創新的組方、明確的機理和循證數據,特別是數據積累越多,專業化屬性越強、市場發展空間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