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頻出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兒童化妝品將被重點監管
今年以來,化妝品相關政策頻出,中國化妝品產業正迎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時期。
近日,巨量算數發布《2021Q2美妝行業季度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二季度,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但化妝品銷售額仍為增長,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從一季度末的42.5%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3.5%,化妝品行業商品零售額則從272.2億元增長至379.3億元,維持上漲。
隨著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壯大,化妝品安全問題也頻頻發生。8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該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持續出臺化妝品相關監管政策,如《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跡象表明,化妝品產業或迎最嚴監管時代。
快消行業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化妝品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從總體來看,化妝品行業這幾年一直在呈現一種愈加快速發展的態勢,一些功能性的、針對顧客需求的產品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機構不斷的加強對整個行業的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監管一方面可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兒童化妝品將被重點監管
“淘寶上的那些,不敢給孩子往臉上用,只敢讓她給娃娃畫一畫。”提起兒童化妝品,吳女士嚴肅地說。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因為會參加舞臺表演,我家孩子目前使用的是成分較安全的成人化妝品,我認為安全一點,但是或許也會對孩子有影響,我現在也在尋找好的兒童彩妝產品。”
吳女士的女兒正在上幼兒園,她認為兒童年齡尚小,皮膚很嬌嫩,很容易引起過敏等癥狀,不太適宜日常使用彩妝。如果是在有舞臺表演的需要時,可以偶爾化下彩妝,但是也要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
而已經有兩個女兒的梁女士則表示,在網絡文化影響下,有時也會萌生想讓孩子學習化妝的想法,但礙于各種現實問題,這樣的想法并沒有實現。
不過當談及日常所用的兒童護膚產品的選擇標準時,兩位寶媽的意見不謀而合,她們都認為應當選擇成分安全無害、無刺激無添加的產品,口碑、品牌以及是否為正規廠家生產是她們最為關注的。
近年來,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得育兒投入不斷加大,兒童護理市場也持續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商家投身于低齡美妝行業,國內專業做兒童彩妝的企業也在明顯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兒童彩妝/美妝相關企業注冊量為461家,同比增長45%。而根據2020年考拉海購發布的數據,兒童彩妝同比增長300%。有預估分析,我國兒童化妝品市場份額已近50億元,且每年還以23%的速度遞增。相比很多持有“兒童化妝品比成年人使用的要更安全一些”這樣觀點的寶媽來說,吳女士是理智的。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兒童化妝品”發現,兒童化妝品種類繁多,包裝亮眼,銷量最高的一家店鋪月銷售量為“6000+”,商品頁面則顯示熱賣10萬件以上。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聯系該店鋪客服,問及資質和安全問題時,客服發來了3C證書,但在仔細辨認后卻發現3c產品認證證書是作為玩具來申報的,該產品并沒有對應的化妝品資質。
記者注意到,其實這家店并不是少數。電商平臺上兒童彩妝套盒銷量靠前的店鋪里,不少顯示是玩具旗艦店。一些店鋪提供了檢測報告、3C證書,但大多數店鋪中的3c認證是作為玩具來申報的,其實并沒有對應的化妝品資質。另外,一些店鋪提供了彩妝檢驗報告,還有一些聲稱符合《化妝品衛生規范》要求,但也有部分店鋪只是說菌落總數符合衛生規格,沒有提供其他質檢證明,可以發現市場上售賣的兒童化妝品其實大多數都為小工廠生產。
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深圳市律師協會理事潘翔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兒童彩妝行業的亂象,一是不少‘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不具備資質,兒童的使用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不少種類的‘兒童化妝品’沒有質量安全標準。對此,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對‘兒童化妝品’作出統一的定義,以便納入監管,防止一些廠商將兒童玩具、日用品渾水摸魚當做‘兒童化妝品’生產銷售。相關行業協會也要牽頭制定‘兒童化妝品’的專項標準;另一方面,化妝品生產企業應嚴格落實管理辦法的規定,不得將未注冊的新原料和可能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添加到‘兒童化妝品’中。”
今年6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這也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兒童化妝品監管所發布的法規文件。
而稍早前通過的《辦法》中也指出,“具備兒童護膚類、眼部護膚類化妝品生產條件的,應當在生產許可項目中特別標注。”并且,根據《辦法》第三十八條,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玩具、用具等,應當依法標明注意事項,并采取措施防止產品被誤用為兒童化妝品。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的第六十一條還將“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產的原料、應當注冊但未經注冊的新原料生產兒童化妝品,或者在兒童化妝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列為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
化妝品行業亟待規范和高質量發展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截至2021年8月16日,全國共有5680家化妝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其中,廣東企業3106家,占比55.4%,是第二名浙江省的5.38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100億元的領軍企業各3-5家、超過50億元的本土企業10家以上,擁有10個以上知名民族品牌,本土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占全國50%以上,打造國內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群。
對此,鮑躍忠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廣東擁有先天的地域優勢,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這是其成為我國重要化妝品生產中心的獨特優勢。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廣東確實擁有比較多的化妝品生產企業,近幾年已逐步取代了江浙等一些地區,成為化妝品品牌和企業比較多的一個生產基地,尤其是做OEM貼牌的企業。”
鮑躍忠還表示:“廣東能夠集中自身的產地優勢和區位優勢,在整個化妝品行業的研發、創新方面持續提升,在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化妝品生產基地方面是十分具有優勢的。未來廣東的化妝品產業同樣值得期待。”
廣東博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張先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實際上在品牌建設上,華東的化妝品品牌企業在品牌力和規模上要強于華南,目前廣東化妝品產業的優勢實際上在于它的供應鏈上,涉及包裝材料、原材料以及其工廠的反應速度。由于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做到規模化,較多的小規模企業其實無法在研發能力、品牌力方面做大。”
張先生認為,企業的規范程度和產品的功效測評這兩個方面是目前實力較強的大企業最為重視的,接下來很多企業可能會在功效測評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吸納更多優質人才;而很多小企業無法實現這方面的投入,或許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廣州逸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方面則表示,對于一個良性發展的品牌而言,做好產品永遠是第一位的。目前,逸仙電商正在著力構建逸仙Open Lab研發共創生態,由逸仙電商為主導核心,整合化妝品生產鏈路的上下游資源,將原料端、研發端、生產端等全球頂尖合作伙伴納入其中,合力研發創新,突破技術難點,致力于打造優質美妝產品。
據悉,《辦法》共7章66條,主要從化妝品企業相關的生產許可程序、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監管制度四個方面進行細致化規范。《辦法》的通過,可謂應時而生,再次給化妝品行業敲響了警鐘,對推動化妝品行業規范發展,保障消費者的用妝安全,促進化妝品產業發展,營造更有序的市場秩序有著巨大的作用。
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到制造商、品牌商,再到終端渠道,在中國美妝產業鏈高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頻頻發生。而安全問題背后是研發創新能力較低、資源循環互動圈不強、化妝品原料產業鏈過度依賴進口、新興品牌崛起稀少等各種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潘翔認為,新的管理辦法旨在細化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式,落實主體責任,突出重點環節和重點產品,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促使化妝品行業規范和高質量發展。管理辦法第一次建立了化妝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規定了質量安全負責人的任職要求和職責,目的是夯實化妝品的質量安全,規范化妝品在生產、銷售、使用環節的管理,確保包括兒童在內的中國消費者使用質量安全可靠的化妝品。而對化妝品企業來說,管理辦法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這有利于促進化妝品品牌和上游代工企業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