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保健品為何如此囂張?被拆穿的騙局,依然在神壇高居不下
不久之前,一位7歲小女孩的家長將權健帝國告上了法庭,其原因是家長上當受騙選擇了購買權健保健品替代醫院治療,最終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孩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保健品騙局被大肆曝光,人們才清晰知道原來保健品都是騙人的玩意,低成本高利潤,對人體的影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偏偏這個保健品行業依然興盛如昔。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國的保健品如此猖獗呢?
養生文化的偽科學盛行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似乎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長久的歲月之中,從前的古人渴望長生不老,得道升仙,哪怕到了現代才知道"人終有一死"的讖言,人們也依然想方設法長壽,讓自己活得更加長久。
正是因為大家都擁有了"長命百歲"、"百病不侵"的祈愿,催生了一條巨大的"保健品"產業鏈,盤踞于我國的消費市場中。
為什么保健品行業明目張膽地用"偽科學"進行欺騙,甚至騙局都已經被揭穿,依舊有人趨之若鶩去相信呢?因為,保健品的無良經銷商們不但利用了我們對長命百歲的"夙愿",更利用了人類對于死亡的恐懼。
一大批的中老年人和重病患成為了保健品經銷商的獵物,正因為這一群體對生命和長壽的渴望最為強烈,因此保健品行業便對他們進行瘋狂的洗腦、吸金和欺騙。
越富有越窮講究
"逢年過節送禮,首選丹參鹿茸,靈芝藥酒!"實際上,中國的保健品不但利用心理與封建殘余打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還利用冠冕堂皇的欺騙意圖走進人情社會之中。
不久之前,就已經被曝光的燕窩魚翅"偽養生",看似金貴萬分,實際上所謂的蛋白質含量還遠遠不如一只雞蛋。但不知從何時開始,越富有的人家越青睞食用諸如此類的保健品,他們不愿意相信科學進補,甚至認為吃平常的食物功效打折,卻總是喜歡斥巨資購買那些所謂的"奇珍異寶"。
早前在浙江,便有兩位太太成為了保健品傳銷的受害者。在犯罪團伙被一鍋端起之時,這兩位太太依舊立場堅定地對峙,原來同為受害者的她們,竟在爭相攀比到底誰購買的保健品更多更貴,其中,"獲勝方"花費了20萬,"敗方"略遜一籌,18萬。
曾聽過老人家們回憶曾經的艱苦歲月,不曾有休養生息,山珍海味,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個年代,大家都窮,卻唯獨沒有"窮精致",更沒有攀比附會。
如此一對比,不難查明中國保健品猖獗的主要原因:生活變好了,國民可支配的錢更多了,便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為理由,廣納不義之財,但偏偏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服用保健品,儼然成為了攀比,爭光的象征,好一歪風邪氣!保健品在國內猖獗萬分的原因,離不開老百姓的對優質生活的追求,更與攀比心理脫不了干系。
漏洞百出的管理體制
既然中國保健品市場存在欺詐已是公開的秘密,那么為何始終沒有一個鐵拳手段去懲治他們呢?實際上,保健品廠家熱衷于鉆空子,而我們的司法體制也的確存在很多空子。
保健品公司并不會明確指出服用后的結果以及起效的時間,用模棱兩可的陳述來引導消費者單方面的信任,卻把自己的詐騙罪名洗得一干二凈。
權健公司就是如此一個存在,七歲絕癥女孩因為誤信保健品耽誤治療而去世,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卻又屢戰屢敗。
權健永遠都無法入罪的原因是,它的產品雖然治不好人,但是也害不死人,他沒有直接說明功效和作用,受害者的信任搖身一變成為了無關緊要的"腦補"
在法律體系中,只有明明白白的欺騙,才能被歸類為欺騙,那么試問又有什么條例來懲治這種奸狡的欺騙?
其次,我國保健品的定價嚴重超過市場的規定價格,這不僅僅是因為商家和學者的吹捧,更是因為這個定價不受管制,也無法管制。"保健品",不倫不類,說它是藥物,卻沒有治療功效;說它是食物,也不符合食物的規定和條件。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就是穿梭在如此漏洞之下,游刃有余,理直氣壯。
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學教育的科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擁有識破保健品騙局的能力,更擁有了勸服長輩謹防詐騙的能力。看著日益凋零的中國保健品市場,不禁道一句:"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