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報3·15嚴打傳銷:構建打傳長效機制
各地工商機關積極行動,加強監管,打擊傳銷。
傳銷不但害人害己,更危害到了社會公共安全。對傳銷這個社會的“毒瘤”,全國工商機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的態勢。
2014年,各級工商機關以開展重點地區整治工作為突破口,加大案件查處力度;以創建“無傳銷城市”工作為載體,著力強化源頭性、基礎性工作;以區域執法協作機制為方向,積極構建打傳長效機制,牢牢把握嚴打、綜治、宣傳三個重點環節,打擊傳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嚴打當頭 查處一批 大案要案
去年2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中央綜治辦聯合下發《關于開展2014年打擊整治傳銷集中行動的通知》,決定自3月至7月在全國開展打擊整治傳銷集中行動。
按照《通知》的部署,各地工商機關迅速會同公安、綜治部門主動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繼續推動建立“地方黨委、政府負責,工商、公安為主力軍,其他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打擊傳銷工作格局,推動“重點地區政府負責的”整治傳銷和重大案件查處機制。
各級工商機關通過群眾舉報、采用市場檢查與網上監控等方式,加強信息傳遞和動向研判,擴大案件線索收集范圍,以“破大案、挖源頭、搗窩點、摧網絡”為主攻方向,發現并摧毀一批人員聚集、活動猖獗的傳銷窩點,全力查處一批傳銷大要案件,依法嚴懲了一批傳銷骨干人員,形成強大執法威懾力。
據了解,行動期間,各地工商機關共立案查處傳銷案件1446件,案值37.44億元;搗毀取締傳銷窩點1.6萬個,教育遣返參與傳銷人員15.42萬人;錄入信息系統黑名單1.5萬人次;移送司法機關案件316件、3911人。
在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各地工商機關將開展重點地區整治作為突破口,始終保持對傳銷的高壓嚴打態勢。
以湖北省武漢市工商局為例,針對“傳銷人員多聚居在主城區與新城區接合部及房屋閑置率高、入住率低的新建小區”的特點,該局組織執法人員通過調查摸底,將全市打擊傳銷工作重點地區劃分為一類重點區3個、二類重點區4個。
在此基礎上,該局集中部署黃陂、蔡甸、沌口、東湖、江夏等區域對傳銷行為進行全面打擊,搗毀傳銷窩點50處,教育遣返參與傳銷人員300人。
齊抓共管 強化源頭 長效治理
在深化打擊傳銷活動的同時,全國工商系統以創建“無傳銷城市”為載體,建立完善從市到縣(市)區直至鄉鎮(街道)的打擊傳銷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基本形成政府負責、綜治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態勢,從源頭上鏟除傳銷活動的滋生土壤。
2014年,江蘇省明確提出各地級市要至少建立一個“無傳銷縣(區)”,同時加大對出租屋及營業性場所的監管力度。安徽省層層認定“無傳銷社區(村)”5000多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市工商機關則各選擇1個至2個社區作為創建無傳銷試點社區,設立打擊傳銷工作站;對社區樓棟、人口、戶主、出租房屋、出租屋主、租住流動人口等編制信息登記表,并將信息錄入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治安防控平臺;對社區戶主、承租人員開展多層次打擊傳銷宣傳教育活動;指導社區建立治安防治平臺,完善門禁信息系統,對傳銷進行常態化治理。浙江省寧波市則在2014年11月5日正式印發《寧波市創建無傳銷縣(市)區活動實施方案》。目前,按照夯實基層基礎,強化源頭治理,健全社會防控體系的活動宗旨,各項控源舉措正進一步推廣并落到實處。
湖北省工商系統在創建“無傳銷城市”的過程中,進一步健全打擊傳銷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建立各級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密切協調配合的領導機制,推動各級政府把打擊傳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清查傳銷人員納入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范疇,將打擊傳銷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文明城市創建范圍。
從源頭治理傳銷,既要嚴管,也要群防。吉林省工商系統以大力開展宣傳工作為著力點,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宣傳教育活動,特別是通過打擊傳銷宣傳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廠等多種方式,有效增強了群眾遠離傳銷的意識。針對近期大學生陷入傳銷窩點現象增多的情況,山東省工商局面向高校學生開展“防止傳銷進校園”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了解當前傳銷活動的新騙局、新形式、新伎倆,增強大學生抵制傳銷、防范傳銷意識。據悉,浙江省寧波市去年查處了14件傳銷案件,其中大多數是通過群眾舉報后再跟進予以查處的,群防的成效由此可見一斑。
加強協作 深化打傳 防控機制
近年來,跨區域網絡傳銷呈上升趨勢,傳銷的欺騙性、隱蔽性比以往更強。傳銷組織為了規避政府部門的監管,往往將網絡傳銷披上“電子商務”活動的外衣,并借助國家發展電子商務的有關政策來偽裝其傳銷行為。除了打著網購、網上創業等旗號外,有的傳銷組織還打著慈善感恩的幌子騙錢。
當前的傳銷活動不但方式方法多樣,而且依托信息通信技術,其滲透力加快,傳播速度加快,活動更加隱蔽。因此,打擊傳銷單靠一地一兩個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各地工商機關2014年除了在當地建立由政府負責,工商、公安、工信等有關單位參與的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外,還加強了跨區域的打擊傳銷協作機制,提升執法合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工商局在打擊傳銷工作中進一步深化協作機制建設,著力推動部門和區域執法協作,提升監管執法效能。2014年,該局通過成立執法協作辦公室、出臺制度文件等形式,不斷加大線索通報、信息交流、案情調查等方面的合作,繼續推動工商行政執法和公安刑事司法的緊密銜接;加強與法、檢、通信、金融監管等部門的執法協作,進一步拓展協作平臺,暢通協作渠道,加大在鎖定傳銷組織核心人員及賬戶、追查涉案資金、案件快訴快判、涉傳網站封堵等方面合作,形成強大打擊合力。“跨區域、跨部門建立執法協作機制,多年來一直是加強聯系配合、提高執法效能的一項重要舉措。各地在打擊走私販私、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方面,都建立了類似的跨區域、跨部門的執法協作機制。針對目前打擊傳銷規范直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工商部門建立執法協作機制很有必要,并且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在去年11月召開的第六屆蘇魯豫皖周邊地區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執法協作會議上,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據悉,去年以來,蘇魯豫皖周邊17市先后開展了“紅盾迅雷”“百日會戰”等打擊傳銷行動,有力地維護了蘇魯豫皖周邊地區的社會穩定。僅山東日照市就依法查處傳銷案件13件,移送至司法部門案件6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2人,搗毀窩點23個。
依托執法協作機制,山東省工商機關去年聯合省公安廳、省綜治辦組織開展了兩次打擊整治傳銷集中行動,共立案查處傳銷違法犯罪案件124件,涉案金額22.09億元,查結破案87件,搗毀傳銷窩點和場所529處,教育遣返參與傳銷人員5585人次。其中,與外省相互移交網絡傳銷線索7起。
當然,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要真正發揮信息互通、形成執法合力的作用,各地工商機關還應進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案件協查、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聯動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協作機制。例如,進一步研究信息共享的方式方法;狠抓大要案件查處工作,加強案件查處過程中的協查配合;圍繞協作區域中的一些共性問題、突出問題,適時組織開展專項聯合執法行動,集中力量,統一部署,形成聲勢;針對一些涉及面較廣的突發事件、惡性事件、群體事件等,及時聯動處置,使事態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