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社交零售十大產業發展報告——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在短時間內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重大變革。
概念定義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最終完成交易的電子商務平臺和在線交易平臺。
跨境電商作為貿易全球化的一部分,不僅沖破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障礙,更在短時間內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重大變革。
模式優勢
對商務主體而言,跨境電子商務的開放,極大地拓寬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企業之間的互利共贏;對消費者而言,跨境電子商務讓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更容易獲取到其他國家的商品,甚至是以更加低廉的價格獲得。
發展現狀
總體而言,跨境電商在我國起步晚但發展快。
全球的跨境電商行業從傳統外貿發展到外貿電商,再一步步發展成為如今的跨境電商,也不過二三十年時間。我國跨境電商在這二三十年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正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引擎。
2011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小額出口業務的總體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100%,當年全國電子商務用戶增至2.03億戶。到了2020年,海外市場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下大幅降低,外貿出口低迷,直至第三季度才由負轉正;反觀跨境電商產業,2020年前三季度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超過2019年,增長52.8%。
平臺畫像
目前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的貿易模式。
B2B模式下,企業成交和通關流程基本在線下完成,本質上仍然屬于傳統貿易范疇,已經被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B2C模式下,跨境電商平臺直面國外商家和消費者,以銷售個人消費品為主,商品多以航空小包、郵寄、快遞等方式送達C端。
2013年以后,跨境B2C平臺型電商迅速崛起,ebay、亞馬遜、速賣通、wish等第三方電商平臺成為主流。隨著跨境電商進入立體化渠道布局階段,25%的企業已經開設獨立站,而新冠疫情則進一步推動了國內品牌搭建跨境電商獨立站的趨勢。
不過,隨著跨境電商相關管理政策完善,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加之第三方平臺運營成本增加,一部分中小規模平臺已然退出。
發展趨勢
2020年6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增設“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97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9810”代碼。疫情期間,政府提出發展跨境電商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一系列規范監管和利好政策,都為市場指明了發展方向。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交易規模始終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預估到202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能達到26萬億元左右。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