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法律底線的“蜜源”涼了:套路大學生、宣揚無限級傭金躺賺模式、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資金3000萬
如蜜源之類的所謂社交電商平臺,其實從一開始就名不副實,打著社交電商的旗號卻干著傳銷的勾當。這種試圖挑釁法律法規底線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
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1份行政裁定書顯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查處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一案中,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凍結被申請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設立的支付寶賬戶和銀行賬戶內的資金共計3000萬元。法院經審查認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凍結相關賬戶,凍結期限為一年。
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資金3000萬
湖南省漢壽縣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2021)湘0722財保6號)顯示,申請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查處被申請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一案中,為防止被申請人轉移或隱匿違法資金,于2021年3月30日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凍結被申請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設立的支付寶賬戶、在中國建設銀行廣州海珠支行設立的賬戶(賬號為4405××××0356)、在招商銀行廣州同和支行設立的賬戶(賬號為1209××××0302)內的資金共計3000萬元。
法院經審查認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據此,依照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八)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裁定如下:
凍結被申請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設立的支付寶賬戶、在中國建設銀行廣州海珠支行設立的賬戶(賬號為4405××××0356)、在招商銀行廣州同和支行設立的賬戶(賬號為1209××××0302)內的資金共計3000萬元,凍結期限為一年。本裁定立即開始執行。
公開資料顯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23日,注冊資本為100萬元,黃順清是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廣州智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持股51%的大股東,廣州不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持股49%的二股東。
“蜜源APP”是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業務,對外宣稱是一款綜合性導購領券返利App,匯集大量淘寶商品優惠券,用戶可先領券,再跳轉至淘寶下單,同時通過社交關系鏈對商品進行傳播銷售,獲得返利。
蜜源官網顯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總部設于廣州,是一家集合全網優惠的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旗下APP于同年7月上線,通過3年發展,蜜源用戶規模從三名初創用戶成長到如今的三千萬+用戶,由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年度GMV破百億的行業代表。
蜜源的傳銷套路,盯上了大學生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6月,蜜源對外正式發布三周年“效能革新”戰略,成為全國首家全面布局社交電商、新零售無人便利倉及直播內容領域的企業,并定下了未來三年服務1億人,創造1000億GMV,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的戰略目標。
但伴隨著這一打造“世界級平臺”呼聲的,是對蜜源涉嫌傳銷的種種質疑。在投訴平臺上,不斷收到關于蜜源的投訴。種種跡象都在指向一點:蜜源涉嫌傳銷,而且傳銷的對象還是在校大學生。
有一位老師在投訴中寫道:“我一直認為校園是一片凈土是學生們求學的樂園,如今卻成為了傳銷組織培訓拉人頭,肆無忌憚發展下線的地方。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做出查處,嚴懲傳銷組織。”
據報道,蜜源APP還針對部分高校,制訂并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的分工和培訓,經常有人在針對在校學生的推廣群里發布“(做蜜源APP)至少一個月能賺好幾千”、“動動手指輕松賺”、“跟著我做蜜源,向錢看、向厚賺”等宣傳廣告。
據蜜源團隊內部人員透露:“蜜源APP一共分為3級,即會員、VIP會員、運營商,晉升了運營商就能獨立帶團隊,享受團隊無限級傭金。只要做好前期推廣,后期可以坐著收錢,真正管道收益躺賺模式。”
運營模式涉傳,屢遭媒體曝光
財鯨島注意到,2020年就有多家傳統主流媒體已經報道了蜜源APP涉嫌傳銷的問題。
2020年9月,據“中國消費者”報道,其投訴平臺不斷收到關于蜜源的投訴,相關投訴核心信息均指向:蜜源涉嫌傳銷;發展在校學生來專職拉人頭,瘋狂收取人頭費。一名浙江某高校教師在投訴中稱,最近發現有學生在使用一款名為“蜜源”APP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甚至還把他拉進群,群里每天發布的動態,基本上都是打雞血讓拉更多人進入,通過這樣來獲得收益。已有不少學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都開始曠課去想著拉人頭賺錢,還有嚴重的表示要去廣州到總部去學習去找組織,去找他們的老大。
同年9月,中國網財經發表了題為《蜜源APP發展在校大學生“拉人頭”賺錢:號稱“無限級傭金”被質疑涉嫌傳銷》的文章,盡管文章提及蜜源APP在拓展中實行免費注冊制,摒棄了社交電商傳統的“入門費”,但其仍存在“拉人頭”的行為,且大肆宣揚“團隊無限級別傭金”,存在拉人頭發展下線的傳銷模式。
另外,2020年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其中,由蜜源(深圳)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APP蜜源(版本號:6.2.9.1)被認為涉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而蜜源(深圳)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20日,注冊資本為100萬元人民幣,為蜜源(廣州)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蜜源VIP升級運營商雖然不再需要支付“入門費”,但三項條件中的“直邀粉絲”、“有效間接粉絲”,仍屬于“拉人頭”的行為,而蜜源運營商權益中的“培養獎勵(享直屬團隊獎勵的25%)”、“團隊獎勵(享整個團隊20%獎勵)”、“管理獎勵(享間接團隊獎勵的8.47%)”等部分,則涉及《禁止傳銷條例》中的“團隊計酬”的問題。
挑釁法律法規底線必受嚴懲
其實,因為涉傳銷被凍結資金的不止蜜源一家。據財鯨島不完全統計,2020年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賬號、罰沒金額的社交零售平臺多達20家。其被凍結金額總額超16億元人民幣,已公示被罰沒金額超8420萬元人民幣。
在傳統電商流量見頂、線上獲客成本不斷攀升的當下,不少平臺將去中心化、準入門檻低的社交化推廣作為收割流量的法寶。
社交零售一觸即發,很多社交電商、微商平臺順勢成為了發展勢頭迅猛的“黑馬”。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社交電商銷售額為22247億元,較2018年的12643億元同比增長75.96%;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銷售額依然以超過60%的增速增長,銷售額達到37031億元。
但近年來,不少社交平臺在發展過程中頻頻爆雷涉嫌傳銷,導致行業口碑急劇下滑,原先被看好的“黑馬”也逐漸變成了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毒瘤”,從而成為了監管機構重點“照顧”的對象。頓時,行業內一片嘩然:有“喊冤”的、有不服的、有不滿的,還有甚至要發誓對抗的。
然而,違法終究是違法,在強勢監管下只會無處遁形。
因此,如蜜源之類的所謂社交電商平臺,其實從一開始就名不副實,打著社交電商的旗號卻干著傳銷的勾當。這種試圖挑釁法律法規底線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