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到國家戰略,10萬億級藍海待打開!這個朝陽產業迎利好
據新華網11日消息,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李克強表示,中國的老齡人口已經有兩億六千萬,老齡產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它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
近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預計2022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10.29萬億”的消息刷屏各個網站。二級市場上,養老概念股連續上漲。
何為“銀發經濟”?
據國家統計局,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快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439萬人,比重上升0.2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45萬人,比重上升0.64個百分點。
“銀發經濟”又叫老年經濟、老年產業,主要是指與老年人群相關的經濟,它的發展與老齡化社會密切相關。
“銀發經濟”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有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各個領域。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3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羅熹介紹稱,通過長期的養老保障資金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包括跨周期的投資,我們國家短期投資比較多,長期跨周期的投資比較少,所以養老資金進入特別是商業養老資金進入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會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8日也表示,預計“十四五”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回應社會關切,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如其中提出: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多措并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產業萬億級藍海待打開
據證券時報,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91萬億元,預計2022年達10.29萬億,期間復合增長率高達11.9%,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總體來看,賽迪顧問認為,中國健康養老產業正在經歷快速展階段,未來將繼續向規模化、規范化、全面化方向發展。未來,健康養老產業將會吸引更多跨領域的進入者;養老產品將隨著養老需求的豐富發生革新;智慧產品將賦能養老社區發展。
相關上市公司包括:
悅心健康(002162)公司養老業務以醫養結合為核心,專注于為“活力長者”和“失智、失能的需要專業護理的長者”,提供從健康管理、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到養老照護一體化、系統化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
湖南發展(000722)對于健康產業,公司將持續優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布局,不斷完善、提升服務中心運營質量和效益,積極拓展政府購買服務項目。
雙箭股份(002381)公司建設、管理的養老、護理床位達到1700余張,基本保持穩步增長,未來該業務仍將以醫養結合模式、公建民營方式向周邊發展。
國脈科技(002093)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學養老項目目前已完成建設階段,將逐步向社會推廣,該項目在解決養老產業痛點的同時,積極探索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場景,將前沿科技貼近民生。
分行業來看,這些行業也將因養老概念受益。
保險業
興業證券表示,人口老齡化+三支柱體系建設及政策導向+養老年金投資屬性+險企動機推動商業養老成為我國保險業長期增長點。泰康、太保為首的頭部險企加速布局“養老年金+養老社區+養老服務”產業鏈,先發優勢提升了競爭力及盈利空間。
開源證券表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有望迎政策利好,繼續看好順周期低估值保險股。中長期看,目前保險行業處于保費增長的新周期起點,后續養老商業保險政策利好或推動新業務增長,需求復蘇情況和保險供給端轉型是目前核心關注點。
醫療、保健業務
方正證券指出,“銀發經濟”爆發在即,測算2022年應用于養老護理床的線性驅動產品市場規模可達38.86億元。
中信證券表示,從行業的角度看,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可能帶來消費結構的改變,醫療、保健等“銀發經濟”有望迎來發展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