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保健品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著巨大的潛力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預測:2020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年產值將超過4800億元,為國家解決1600萬個就業崗位,創造640億元稅收,降低8000億元醫療保險費用。
由此可見,雖然歷經艱難坎坷,但在爭議頻發和信任缺失的保健品行業,其發展對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
“保健品行業不好做了,成功的產品不多”、“錢很難賺!準備考慮轉行了”,從2019年以來,很多行業同仁都發出這樣的感嘆。的確,夸大、虛假、集資、承諾高額返利,“包治百病”、“神藥神效”、價格的高不可攀形成了對市場的過分超前掠奪,再加上急功近利似的圈地跑馬、高舉高打,漸漸的在消費者心目中原本美好的風景成為了一道道殘缺的記憶。
2020年初《養生指南》雜志上刊登過一個統計:據中國醫促會與中國保健協會對保健品宣傳內容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國內保健品的宣傳內容不符合國家規律、法規規定的達67.8%,其中對產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的占51.4%,未經衛生部門批準,擅自宣傳產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42.7%。
不難看出,多數的保健品企業是缺乏長遠規劃的,他們滿足于市場的短平快,更不要說什么戰略布局了,在戰術層面上的爭奪,恨不得把所有的社會資源一夜間全變現為金錢。保健品由此催發的狂熱和不理智讓整個行業都飽受煎熬。
以往的保健品營銷模式由于渠道、人力、時間等相應成本極高,使得保健品的銷售價格持續虛高,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營銷模式滿足了不同層面的消費需求,在方便購買和選擇多樣上使目標客戶的認知度較高,而且點多面廣對企業形象無形中也是一種暗示,更有利于激發潛在的購買欲,因此,目前看來,它還是一種較為主流的模式。但它必須改變那些“311”、“411”、放視頻等粗放式快銷形成的依賴性,而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務上提升企業的創新精神、產品的獨特價值和服務系統的完善搭建。
現在跟風、追隨的一些營銷模式,諸如羊奶店、艾灸館等等,以改變主營項目來躲避國家監管,背地里賣保健品的方式,不可取。對有限的消費者那種誘導、拉攏、許愿,并往往引發同行一窩蜂的行為往往讓人感到心里不怎么踏實,你想想,假如每個廠家都派出業務員對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名義上收集數據庫實際上采用跟蹤、拉攏的緊盯政策,那有多可怕。
要說今后的保健品怎么做,關鍵是心態要踏實,具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和品牌理念,模式要創新。在宣傳方式上吸引眼球,引發關注的除了文化營銷、精準營銷外,其它的手段也非常多,中國14億人口,70%以上都有亞健康癥狀,這么龐大的群體,不同的消費族群,城市農村帶來的需求差異,如何尋求創新,激活市場,真的可以大做文章。
據統計,現代文明病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類,包括快節奏綜合癥、網絡綜合癥、空調病等,這方面也大有潛力可控。
作為健康產業重要主體的保健品行業,有專家預測保健品消費將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繼續增加,進而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由此,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保健品除免疫調節、抗疲勞、調血脂、美容、減肥、改善胃腸功能等大容量產品外,有些產品如營養補充劑、改善記憶、改善睡眠等,也有不斷增長的需求。消費需求是無止境的,市場的機會永遠是多的,關鍵看你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