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移出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保健品的繁榮與隱憂
據悉,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于 9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八類藥品不再納入基本醫保藥品目錄。
這八類藥品為:主要起滋補作用的藥品;含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藥品;保健藥品;預防性疫苗和避孕藥品;主要起增強性功能、治療脫發、減肥、美容、戒煙、戒酒等作用的藥品;因被納入診療項目等原因,無法單獨收費的藥品;酒制劑、茶制劑,各類果味制劑 ( 特別情況下的兒童用藥除外 ) ,口腔含服劑和口服泡騰劑 ( 特別規定情形的除外 ) 等;其他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規定的藥品。
美商社注意到,保健品也在這一行列之中。可曾經保健品在中國可以說是神話一般的存在。
從1988年一個名叫太陽神的保健產品橫空出世,2年后,銷售額達到了 2.4 億元。1993 年,達到創紀錄的 13 億元。再到后來的三株集團憑借著三株口服液,一年賣了1.25 億元;第二年,增長了10多倍,年達到了 20 億元;第三年,突破了80億元。還有“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腦白金等,都見證了中國保健品行業的奇跡。
如今保健品市場也是呈爆發式增長。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指出,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進口額從2010年的6.10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1%。
這主要源自于保健品的受眾擴大了,曾經保健品似乎都是老年人的專屬,而根據《2019年度保健品行業網絡關注度分析報告》顯示,90后已逐漸成為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市場占比高達48.97%。
長期暴露在鏡頭面前的80、90后明星也絲毫不避諱在鏡頭面前“展示”自己的保健品,《我家那閨女》熱播時,吳昕吃完午飯后,便掏出5粒膠囊,一口氣吞下,而12點多臨睡前,她又挨個服下了綜合維生素、阿膠、魚油、葡萄籽、膠原蛋白等九種保健品顆粒和口服液。據她本人稱,她每天要吃二三十粒,并且已經堅持服用了六年。
保健品頓頓不落的明星不止吳昕一人。戚薇在綜藝里也曾分享過自己的保健品購物車和隨身攜帶的藥盒,每天的劑量一只手都捧不過來;《偶像練習生》里的王子異,96年出生的男星,出行時保健品的藥瓶也塞滿了半個行李箱。
可保健品真的有用嗎?央視新聞曾說過,目前市面上備受追捧的保健品可能并沒什么用,比如說現在的美白口服液或者美白丸等美白產品,它的功能成分通常包括半胱氨酸、維生素C、維生素B5、膠原蛋白、植物抗氧化物質等等。
不過,這些物質都不是什么“神奇物質”,靠正常飲食都能獲得,也沒有神奇的美白作用。
還有被有些商家大肆宣傳為能抗癌,抗氧化,延緩衰老市場上各種“葡萄籽油”、“葡萄籽粉”賣得火熱。專家表示,葡萄籽保健奇效是商家在偷換概念,與其他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成分相比,葡萄籽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沒必要專門依靠葡萄籽來補充。
除了沒什么功效之外,最可怕的還是夸大宣傳、虛假宣傳。尤其是忽悠包治百病,以保健品替代藥物,很可能導致延誤病情,加重病情,這也是保健品銷售中最令人深惡痛絕的問題。
從離世的7歲女孩周洋和權健,到3歲心肌損壞女童和無限極,在諸多保健品與消費者健康相關的糾紛中,矛頭都指向虛假宣傳或者不規范運作。
也因為這些問題,中國相關部門對保健品廣告用詞提出了諸多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保健食品廣告的內容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須”等內容。
如今,保健品被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也可以說是另外一種整治方法吧,能夠確切的讓消費者明白,保健品不是藥,也不能當藥吃更不能治病。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良好心態才是最好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