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經濟發展剖析社交電商的價值
2020年各行各業迎來大考。所幸的是,在經濟遭遇寒冬之際,得益于政策層面的支持和外部大環境的需求變化,一些新的經濟模式在推動經濟復蘇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社交電商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商業運作模式,讓電商行業迅速崛起,疫情的常態化也讓生產生活逐漸走向線上,人們對于‘非接觸“的需求越來越大。脫胎于傳統電商模式的社交電商,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基于自身的優勢為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大支持。
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是支撐社交電商平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傳統電商更多的是圍繞著以貨為中心的交易方式,而社交電商更多的是利用社交關系形成的電子商務,通過獨有的供應鏈優勢,把社交分享基因植入產品全網推廣形成口碑效應。
隨著近年來傳統電商流量殆盡,電商巨頭還與很多社交電商服務平臺如悅淘等達成cps模式的合作,淘寶、京東、亞馬遜、蘇寧易購這些平臺通過分銷渠道獲取更多流量,社交電商平臺可通過大平臺背書,豐富平臺品類,可謂是雙贏。
帶貨形式更加多元讓社交電商"吸粉"能力更強。在傳統電商平臺,用戶需要主動搜索商品信息,才能完成了解、購買的行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多產品曝光。對于社交電商來說,分享的方式能讓消費者更便捷、直接的了解到所需商品的信息,減少購買決策的時間。
“社交”二字賦予了社交電商強大的人脈關系優勢。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微信群的分享鏈接,直接觸達的都是分享者認識的用戶,信任度能提升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效率,同時平臺推出的各種優惠等福利,也能激勵用戶主動分享,快速實現裂變。
此外,社交電商的運行經驗能為線下實體店進行賦能。實體店與社交電商有著天然的基因相似點,社交電商的發展為提升實體店的流量轉化率提供了樣本。社交電商平臺基于社交形成的流量基礎,可運用到實體店中,讓后者擁有的用戶群體轉化為流量入口。實體店對產品進行差異化定位后,通過社交分享的方式傳播到用戶群體的朋友圈等場所,提升消費轉化率。
作為國內最早IPO的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以拼團營銷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拼購型模式以性價比搶占市場。據悉,疫情期間拼多多除了上線“抗疫情專用頻道”,大量補貼醫用口罩、消毒液等醫衛用品外,還加大對農產品產地直銷的扶持力度,為經濟復蘇提供了動力。
除了拼多多,社交電商領域還有很多入局者,如有京東背書的京喜,以全面升級的拼購業務為核心,發力社交電商市場。疫情期間,京喜設置了疫情專項資金、推出十六項支持措施、上線“京喜助農”,為農戶提供不同的電商解決方案,一定程度上為經濟復蘇增強了信心。
隨著后疫情時期經濟的逐漸復蘇,近日也不斷涌現出一波后起之秀。尤其是社交電商行業。
作為國內又一家社交電商行業后起之秀,悅淘在悅商母公司強大技術能力支持下,用S2B2C模式打通了從供應鏈到用戶之間的所有環節。為了讓用戶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優質產品,悅淘在借助頭部電商平臺豐富品類池的同時,還通過工廠店和自建供應鏈打造精品店,這些舉措既為平臺個人商戶提供了更便捷的經營方式,也讓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安心的購物體驗。
資料顯示,悅淘在疫情期間針對用戶消費心理的變化,推出了一系列會員定制權益,并快速搶占直播和短視頻風口,上線“大人APP”,開展“總裁直播”,探索“網紅帶貨”等新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社交電商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為市場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有著重要意義。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