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長壽藥”背后:我國保健品相關企業風險信息數量逐年攀升
近期,環球健康報道了《賣“飼料”出身的金達威把食品當保健品賣 用5條文獻證明NMN“逆齡抗衰”》。此外,有媒體報道“長壽藥”的核心原料NMN在國內銷售十分普遍,大部分售價12000元/KG到25000/KG之間,但去國外“鍍金”后卻按克賣出天價,有消費者為省錢直接買原料吃。
當前,在老齡化逐漸顯現的中國,“長壽藥”這片藍海正掀起巨浪,吸引著眾多公司淘金。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有10只股票被納入“長壽藥”概念股,其中包括本月來因NMN產品上市而受追捧的金達威,以及像兄弟科技、紅太陽、華潤雙鶴、爾康制藥等可以生產煙酰胺和煙酸的企業。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NMN、煙酰胺、煙酸、生物酶制劑”,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長壽藥相關企業超過450家,近3成成立于2018年以后。
地域分布上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山東省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100家,占比23.79%;江蘇省和河北省次之,占比分別為13.44%和9.91%。行業分布上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長壽藥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科學技術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占比分別為38%、35%及23%。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媒體報道指出,目前在售NMN產品中均屬于未完成過全部人體臨床試驗,大部分產品的“長壽”理論均來自于美國、日本等國研究學者發布的論文。目前FDA也僅認可NMN的安全性,而并不認可其有效性,FDA僅對NMN產品通過膳食補充劑認證,并非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藥品。
我國保健品相關企業的風險信息數量逐年攀升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保健品、保健食品”,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保健品相關企業超過269萬家。其中超8成的保健品相關企業均分布于批發和零售業中,且有70%的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
從地域分布上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山東省和廣東省是我國保健品相關企業注冊數量最多的地區。
2014年以來,我國保健品相關企業(全部狀態)的年度注冊數量驟升。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相關企業年度注冊數量達61.7萬余家,為歷史最多。截至7月24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保健品相關企業數量超過34.8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25.67%。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我國保健品相關企業的風險信息數量逐年攀升,其中,2019年新增的風險信息數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