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的隱憂:媒體報道其涉嫌傳銷,下架“門檻費”遭質疑
近日,社交電商又火了一把。據了解,網傳淘寶旗下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運營公司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組織策劃傳銷,被凍結存款1000萬。
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的用戶規模達7.13億人,同比增長17.26%。近幾年,社交電商的火爆,但由于缺乏嚴格的政策法規監管,社交電商市場野蠻無序,其灰色的傳銷模式很快暴露弊端。
其實,近幾年社交電商“未來集市”、“斑馬會員”、“達令家”、“貝店”等平臺相繼陷入傳銷風波。據了解,貝店曾被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涉嫌傳銷。
陷傳銷質疑風波
社交電商的入門門檻費以及拉人頭模式,一直被人詬病。其實眾多社交電商的隱患,早在發展之初已經埋下了。
大多數的社交電商發展初期路徑都是通過繳納一定額度的入會費或者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后獲得發展下線的資格,用計酬方式按下線以及下線的下線發展數量進行提成,這是典型的“拉人頭”模式。
拉人頭收會費的傳銷原罪,像陰影一樣長期籠罩著社交電商行業,從目前的社交電商經營模式來看,會員費是其最大的“蛋糕”,拉人頭獲得報酬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但這樣的商業模式會極大概率成為未來發展的死結。
據了解,去年12月3日,淘小鋪第三度開啟內測,用戶花費399元錢購買產品禮包成為掌柜,之后可通過招募新的掌柜賺取酬金。隨后不久,訊飛宣布淘小鋪關閉會員制,向所有人免費開放。
近期,貝店也宣布“全民免費開店”計劃,取消了“入門門檻費”。但是質疑其傳銷之聲不絕于耳。
此前有微博大V爆料稱,貝貝集團旗下會員制折扣商城“貝店”涉嫌傳銷,被湖北荊門市場監管局處以3000萬元罰款。疑似貝店交納1500萬元罰款金額后,意圖通過整改下架門檻費洗白上岸。
對此,小編進行查證核實,被湖北荊門市場監管局處以3000萬元罰款,尚無權威媒體進行報道,目前無法得到確切佐證。但是貝店宣布“全民免費開店”計劃,跟微博大V爆料的意圖通過整改下架門檻費洗白上岸的不謀而合,因此受網友質疑。
同時,北京市君祥律師事務所律師拜北斗表示,從《禁止傳銷條例》中對傳銷行為認定標準來看,貝店具備了“入門門檻費”、“拉人頭”這兩個明顯特征,但對于貝店計酬方式,就目前而言尚不能完全定性。
對于貝店涉嫌傳銷,其實早有多家權威媒體進行了曝光。2018年12月10日,中國網科技報道貝店被指傳銷運營,回應稱社交電商還未被深刻了解。
2019年5月23日,中國經濟網刊登名為《貝店陷傳銷質疑 售后被吐槽“形同虛設”》文章,報道有消費者在網絡投訴中稱,貝貝集團旗下的貝店由于存在“入門門檻費”和“拉人頭”懷疑其涉嫌傳銷。
2019年7月16日,長江商報報道貝貝網屢因泄露用戶信息上黑榜,轉型貝店陷傳銷質疑。
2019年10月17日,財經網報道疑似售假、涉嫌傳銷,貝貝網擴張發展惹質疑。其貝貝網以及貝店承諾售后卻毫無音訊、屢次被爆信息泄露、疑似售假、涉嫌傳銷等種種負面新聞紛至而來的時候,大眾看到的是其光鮮靚麗成績后存在的諸多問題。
社交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問題更層出不窮,“涉嫌傳銷”也是緊貼社交電商的一個標簽。對如涉嫌傳銷、虛假宣傳等行為。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一些涉嫌傳銷的社交電商平臺的壓力處罰也警示了社交電商行業,不應該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規范社交電商發展
目前,社交電商已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在其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重視。
社交電商作為當下火爆的一種商業模式,但是其發展并不盡人意。眾多的社交電商平臺深陷傳銷質疑。同時,有些企業打著“包容審慎”、“創新”等旗號,不斷沖擊守法經營、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底線,導致了一些違法違規的經營者更加肆無忌憚。
社交電商不是法外之地,社交電商領域內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仍時有發生,這就要求社交電商企業加強自律自查,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一個積極履行行業自律、配合相關部門監管、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利于促進行業和諧發展的社交電商行業新秩序。
同時,社交電商該如何走向正規,應從源頭對不法行為進行管理,也需要建立覆蓋交易全過程的法律法規,形成全行業共治,實現對社交電商的有效、全面管理,讓整個社交電商產業從粗放式生長到精細化運營的轉型。
結語
社交電商相對傳統電商,體量更小,人員、貨物流動更快。其規范不僅依靠監管部門的監管,更多的是需要整個社交電商行業的自律。
對于社交電商的規范,社交電商從業者要做到自律,切實履行了社會責任,同時加強對品牌管理、提高質量控制、提升服務水平、改善用戶體驗、提升行業形象等。社交電商平臺和企業遵守法律法規,讓產品更好服務消費者,才能推動這一新興行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 貝店,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