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新零售模式:層級高達十級的直銷板塊,前路將會何去何從?
反傳銷365網訊:近期,本網接到不少網友咨詢“同仁堂”新零售的相關情況,同時也發來了一些所掌握的相關的資料給我們。
近年來,傳統企業如何轉型以順應時勢,已然成為國內老字號中藥企業面臨的老生常談的熱門話題。2020年5月,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剛剛披露的一季度報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品銷量下降,零售門店客流量下降,同仁堂一季度業績出現了大幅度退步,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同仁堂在直銷板塊的布局,能否成為扭轉頹勢的重要籌碼,或許就變得尤為關鍵了。
啟動兩年,蘇永加盟?
2017年5月24日,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當時商務部頒發的第82張直銷牌照。同年9月,同仁堂便開始試運營。
當同仁堂直銷正潤物細無聲地進入試運營階段時,“正道系統”就順利地完成了對接流程,據有關資料顯示,正道系統創始人為蘇勇,他具有20余載的直銷經驗,曾任哈藥健康產業市場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該系統旗下的同仁國際團隊的經銷商更是在網上寫道:蘇勇也是同仁堂入單001號。然而,另外一些宣傳材料,包括官方報道都稱正道系統創始人實則為蘇永,而非蘇勇,不久前,在“同仁堂健康·愛您愛您我愛您”2020年南方區域激勵表彰會(舉辦時間為2020年5月20日)上,蘇永以同仁堂健康市場管理委員會副會長、優秀經銷商領導人的身份,出現在“連線環節”當中。
關于蘇永的過往經歷,有公開資料顯示,因為在上學期間接觸過了當時風靡一時的爽安康,并曾初嘗甜頭,畢業后不久的蘇永便加入直銷企業天子集團,做的是代理式直銷。因為在傳統銷售方面的積累,他很快就做到區域的行政主管。1997年,蘇永又加入到大隆實業,僅僅用時7個月,蘇永就打造了一支上萬人的團隊,后來,隨著“一刀切”政策的出臺,蘇永也短暫地告別過直銷行業幾年。
直到2004年,天津的一家新直銷企業慕名邀請蘇永過去發展,蘇永的團隊一過去就顯示出超群的市場拓展能力,但最終,該公司老板所承諾的并沒有兌現,讓他們備受打擊。又過了一段時間,蘇永來到了昔日的直銷企業哈藥集團,在哈藥的短短十個月的時間內,蘇永又創造了“4個億的營業額,帶出了兩個收入上千萬的銷售伙伴”的銷售奇跡。哈藥退出直銷市場之后,蘇永又帶隊和其他直銷企業有過合作,時以至今,輾轉反復的正道系統最終花落同仁堂。
2018年4月18日,在北京某酒店多功能會議廳,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正道國際系統召開健康說明會,宣布了同仁堂正式啟動全球市場的具體時間。當年6月9日,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經銷商大會正式舉行,6月10日,正道系統千人大會順利舉行,與此同時,同仁堂也誕生了首批的三位“皇親”(001號蘇永、002號溫杰、003號謝陽)。而這兩場經銷商大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同仁堂直銷正式起盤。
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14日,法定代表人李繽,注冊資本59813.6482萬元,股東有俞俊、許小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黃光輝。2020年5月26日,該公司被北京市大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處以警告并處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罰。
醞釀已久,跨區經營
經相關信息查詢,早在2007年,“同仁堂進軍直銷”的傳聞就已經鬧得滿城風雨,當時,就有知情人向媒體透露稱:“為做好進入直銷業的準備,同仁堂集團內部在年前已經專門成立了一個健康事業部,并分派了專門的負責人”,然而,直到整整十年之后,同仁堂的直銷之路才算是正式進入到木已成舟的階段。
經查商務部官網,我們發現同仁堂獲準直銷的分支機構只有一家,為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盡管在商務部備案的只有這一家分公司,但實際上,同仁堂已經在廣東、遼寧、河南、四川等地設立了當地的分公司),服務網點有46個,直銷產品有2類49種,直銷培訓員在冊1人。
然而,在目前的互聯網上,廈門、重慶和廣東等地,似乎也有不少有名有姓的所謂的同仁堂經銷商正在招募事業伙伴。
另外,還有相關圖片顯示,同仁堂直銷早在兩年前就已準備在6省區域內開展直銷業務,包括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河北等地。
2019年9月,公眾號“北京同仁堂健康生活微刊”指出,在同仁堂健康江蘇分公司的開業儀式當中,一位張姓公司高管表達了他對江蘇市場的殷切期待,他希望江蘇分公司能做好當地經銷商的堅實后盾,在保護品牌的基礎上,維護區域市場穩定,進一步開拓江蘇市場,實現新零售業績突破。
而在此前河南分公司成立儀式上,張總的講話內容也是相差無幾。結合另外一些報道來看,這位張總就是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健康新零售事業部總裁張宏博士。
然而實際上,直到如今,除了北京之外的這些地區仍然并非同仁堂獲準備案的直銷區域。《直銷管理條例》第十條指出,直銷企業從事直銷活動,必須在擬從事直銷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負責該行政區域內直銷業務的分支機構,可見,同仁堂的直銷板塊存在跨區域經營的違規行為。
制度揭底,十級會員?
起初,在剛剛起盤時,同仁堂采取的是雙軌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同仁堂的直銷板塊一度做到過一年十個億的體量,但此后市場反應一直不溫不火,先是權健事件,后是疫情影響,加之國內直銷市場的整體低迷,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讓同仁堂直銷市場的發展一度緩慢乃至陷入停滯階段,經銷商阿強(化名)也坦言:曾經在兩年前大張旗鼓地宣傳進軍直銷,但隨著權健事件的發酵,同仁堂也沒法怎么發展。為求變重生,同仁堂選擇放棄雙軌制,轉而采用所謂的“太陽線大級差”制度以謀求團隊發展,擴大事業版圖。
目前的同仁堂直銷板塊的制度,也被其經銷商稱之為“新零售規則”或“新分銷模式”。以往要報單成為同仁堂的會員,最起碼也需要消費2000多元。而在獎金制度改革后,只要完成注冊,即可成為同仁堂的注冊會員,不需要花費任何費用,新的推薦關系保留27周;而當單筆訂單達到1000PV或累計2000PV時,可升級為同享會員;單筆訂單達到10000PV或累計20000PV時,可升級為尊享會員;如果尊享會員本人以及直推訂單累計達到50000PV時,即可升級為高級經銷商;高級經銷商直推4個高級經銷商時,可升級為執行經銷商;本人屬于高級經銷商以上的級別時,直推4個執行經銷商且當周直推小組新增2000PV時,該經銷商升級為首席經銷商。
會員之后是經銷商,經銷商之后則是“皇親”。首席經銷商推薦4個首席經銷商時,升級為三品皇親;本人級別在首席以上時,推薦4個皇親經銷商,可升級為二品皇親;本人級別在首席以上時,推薦8個皇親經銷商,可升級為一品皇親;本人級別在首席以上時,推薦12個皇親經銷商,可升級為最高級別的至尊皇親。
具體圖表如下:
舊制度;雙軌模式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同仁堂曾經采取過的直銷模式。
據相關資料披露,當時的同仁堂直銷共計有三種加盟級別,消費2000PV成為銀卡會員,大約是2500元;消費6000PV成為金卡會員,大約是8000元;消費12000PV就可成為鉆卡會員,大約是16000元。
同仁堂的經銷商主要可以有市場拓展津貼、管理津貼和復購獎勵共計三種獎金可拿:
1
市場拓展津貼(也叫對碰獎金)
1. 銀卡會員可拿到本周小區新增業績的8%作為本周對碰獎金;2. 金卡會員可拿到本周小區新增業績的11%;3. 鉆卡會員可拿到本周小區新增業績的13%。
值得注意的是,本項獎金是有周收入封頂的:1. 銀卡會員對碰收入封頂為1萬元/周;2. 金卡會員對碰收入封頂為3萬元/周;3. 鉆卡會員對碰收入封頂為12萬元/周。
此前,同仁堂健康藥業直銷采用的是“雙軌制”的直銷模式。
“雙軌制”的意思是參與者有且僅有兩個市場可以拓展。假設第一市場業績做到了100萬,第二市場業績做到了80萬,第一市場跟第二市場對碰的業績就是按照業績少的市場來計算,也就是第二市場的80萬。這樣參與者獲得的對碰獎金就是80萬*13%=10.4萬。對碰獎金發放完畢以后,第一市場的業績還剩下20萬,這部分業績永遠不清零,一直保持到下次結算,第二市場的80萬元業績結算清零。
管理津貼:直推5代的5%(緊縮)
假設經銷商A尋找到了10個人一起合伙經營同仁堂健康藥業的這份事業。然后A再幫助這10個人每人組建自己的小團隊,再打個折,只要5個人,這樣一共有50人,算A的第二代。然后A再幫助這50人每人拓展兩名合伙人,這樣A的第三代就有100人。A再幫助第三代100人拓展兩名合伙人,這樣A的第四代就有200人。第四代再尋找兩名合伙人,這樣第五代就有400人。總共人數也就是10+50+100+200+400=760人。
按照相關資料的推算,假設大家的收入按照銀卡級別最低的周封頂收入來計算,也就是1萬。直推5代的5%的收入一共就是:760人*10000*5%=38萬/周=152萬/月,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月入百萬”。
復購獎勵(消費獎勵)直推9代的緊縮5%
當經銷商A有一周購買同仁堂健康保健品超過500PV以后,接下來的四周內,A直推9代之內有人重復消費,A都有5%的獎勵。假設一個月內,A的團隊9代內有1萬人重復消費500PV的同仁堂的產品。A的復購獎勵就是:1萬人×500pv×5%=25萬元/月。
當一周收入達到1萬元時,會獲得高級經銷商稱號,可得到本周市場業績0.5%的加權分紅;
當年內累計收入達到30萬元時,會獲得執行經銷商稱號,可得到本周市場業績1.5%的加權分紅;
當年內累計收入達到60萬元時,會獲得首席經銷商稱號,可得到本周市場業績3%的加權分紅;
當直推的合伙人中有兩位達到首席經銷商稱號的時候,推薦人會獲得三品皇親稱號,可得本季度市場業績4%的加權分紅;
當直推的合伙人當中有兩位達到三品皇親的時候,推薦人會獲得二品皇親稱號,可得本季度市場業績5%的加權分紅;
當直推的合伙人當中有四位達到皇親稱號的時候,推薦人會獲得二品皇親稱號,可得到本季度市場業績6%的加權分紅;
如果團隊成員中也有人達到某一級別的,推薦人就拿他的級差分紅。比如推薦人是首席經銷商,這位推薦人的一個直推合伙人是高級經銷商級別,那么,該推薦人就能拿到他本周市場業績(3%-0.5%=2.5%)的加權分紅;
當直推的合伙人與推薦人同樣都是皇親級別的時候,推薦人會進入皇親俱樂部,享受全球業績1%加權分紅。從此這位推薦人就是同仁堂的永久股東,世世代代享受公司分紅。
屢上黑榜,負面纏身
除了直銷板塊發展得不太順暢之外,關于同仁堂這個品牌本身,在最近這幾年來,相關的各種負面消息也是屢見報端。2011年,同仁堂銷售的血燕驗出亞硝酸鹽超標三百多倍;2013年同仁堂破壁蜂花粉片被驗出含非法添加藥物成分;在2016年,同仁堂產品阿膠被檢測出豬和牛的基因,這些都屬于比較久遠的時期了,限于篇幅,我們于此就簡單列舉一下2016年之后的相關負面報道有哪些。
2016年8月24日,四川省食藥監局發布了新一批藥品質量公告,公告稱,在重點品種抽驗和日常監督抽驗當中,有29批次藥品抽驗不合格,其中就包括同仁堂的產品。
2017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通報標示為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等34家企業生產的35批次杜仲(炒杜仲、鹽杜仲)不合格。
根據當時的相關報道,同仁堂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六次登上質量黑榜,涉及的產品包括“炙甘草”、“(燙)骨碎補”、“熟地黃”、“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等,主要原因是其抽驗結果不合格或是銷售劣藥。“一年六上質檢黑榜”的余波未散,2018年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又發布了關于9批次藥品不合格的通告。
其中,標稱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的開胸順氣丸,裝量差異項目不合格。
2018年12月,“南京零距離”發布微博稱,知情人爆料,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企業將大量過期、臨近過期的蜂蜜回收回來,企業宣稱“退給蜂農養蜜蜂”。然而記者發現,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庫。執法人員稱,此為召回產品應懸掛不合格品標識,企業的操作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很快,北京同仁堂發表相關聲明表示,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
2019年6月,山東省藥監局發布藥品質量抽檢通告,北京同仁堂山東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煙臺一店等單位生產、銷售或使用的48批次藥品不合格。
2020年年初,據“安徽生態環境廳”官網微信號消息,2019到2020年度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定點幫扶第四批次典型環境違法問題曝光,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因多項問題上榜。
具體通報如下: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于2006年通過驗收,現有生產設備遠超出驗收文件明確的生產設備數量;艾絨車間正在進行新項目建設,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切制車間一臺切藥機未在集氣罩下作業,且集氣罩風力過小;熱收縮包裝機未配套建設廢氣收集處理設施,車間內存在異味。
(圖片來源: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6月,依據黑龍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年度抽檢工作計劃,相關部門組織了對部分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進行了抽檢。抽檢中發現有16批次不符合規定的藥品信息,其中,同仁堂依然榜上有名。
小編有話說
同仁堂這三個字,無疑屬于國人一直以來所耳熟能詳的眾多老字號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其所屬行業的金字招牌。然而,在近些年來,同仁堂已數次登上了“黑榜”,消費者與投資人們正因此望而卻步。讓人信心受挫的在業績方面更為明顯。
同仁堂-這個已經蒙塵的百年老字號,在今后能否徹底擺脫信任危機,重新樹立金字招牌,則仍需拭目以待。同仁堂的直銷之路會通往何方,反傳銷365網頁也會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反傳銷365,特此鳴謝!
- 同仁堂,北京同仁堂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