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拼多多 內購群能否贏得社交電商戰?
去年不僅京喜橫空出世,還出現了大大小小群主各異的京東內購群。不過,與高舉高打的京喜有所不同,京東內購群則顯得低調許多。
同樣背靠騰訊強勢的社交資源,拼多多與京東近年來一直暗暗較勁。
作為國內社交電商的佼佼者,拼多多的后來者之姿令人咋舌。今年5月,拼多多股價走出了11連漲,5月13日,拼多多股價大漲5.26%,報57.83美元,市值達到692.59億美元超過京東并創下新高。5月17日收盤,拼多多更是大漲8.42%,市值接近800億美元。
繼去年開始大舉進軍社交電商之后,京東的成績也有目共睹。5月15日,京東公布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凈營收同比增20.7%的同時,活躍用戶數表現也頗為亮眼。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為3.874億,較去年同期的3.105億增長24.8%,這一增速較上一季度的18.6%再次提速——要知道,就在半年前,京東2019年三季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速還僅僅停留在2.3%。此外,該季度京東新增了超過2500萬活躍購買用戶,創下公司在淡季用戶增長的新高。
數字只是外在表現。事實上,由拼多多衍生出來的拼購模式,去年在京東內部醞釀出了京喜。與此同時,社交電商的觸角與靈感還在繼續。多位網購用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稱,自去年開始便被拉到各種京東內購群——盡管于用戶而言體驗參差,但這也成為京東拼殺社交電商戰場的一個刺刀。
拼購廝殺
京東對社交電商的戰略升級,自去年年中便已有端倪。
2019年7月,京東拼購業務部內部更名為社交電商業務部。同時,京東拼購宣布招商政策升級,將全面開放招商類目,并減免平臺使用費,未來將以此打造新型社交電商平臺。
新的社交電商平臺很快揭開面紗。當年10月,京東悄然將京東拼購易名為“京喜”,同時推出了獨立的京喜App和小程序,消費者通過微信購物入口能夠直接進入京喜的界面。
毫無疑問,京東上線京喜,直接指向了社交電商,而這一輪社交電商熱的“鼻祖”是拼多多。
“我從2017年就在用拼多多,用了好幾年,”有拼多多用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身邊有些人也對拼多多持懷疑態度,但我覺得它就是給我省錢了。對于我而言,其實就是持著一個好物分享的態度,過去是口口相傳地推薦,現在通過拼購還能省錢,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這樣的心態催生了流量紅利末期電商的最后機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網絡零售額約9萬億,同比增速從2012年的83.7%放緩至2018年的25.5%。與此同時,據光大證券研究所分析,2018年阿里與京東的獲客成本分別達到306元/人與1503元/人,這一數字與2014年70元/人及82元/人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語。
社交電商則成為快速增長的新星。據Frost Sullivan數據及預測,2018年社交電商規模總計9672億,同比增長59%。自2013年至2017年,社交電商規模占比已從2%增長至7.8%。
而在這一領域,拼多多無疑是其中佼佼者。成立僅4年,拼多多便于去年9月市值首次突破400億美元,更是在今年5月幾乎翻番。GMV方面,在所謂“人口紅利消失”、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拼多多的表現也異常出色。僅用兩年,拼多多就突破了1000億GMV的大關,而實現這個數字,淘寶用了5年,美團用了6年,京東更是用了10年。
因此,同樣是持著拼購模式誕生的京喜,無疑在與拼多多對標。彼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下載了京喜App后,發現京喜的用戶界面和拼多多類似,均有“9.9”“清倉”“充值”等字眼。京喜中商品的購買方式也與拼多多的如出一轍——拼團低價。
但京喜背靠的資源更加優異。2019年10月31日,京喜正式接入微信一級入口,消費者只需依次點擊“微信-發現-購物”即可訪問。與之相比,拼多多依然只是存在于微信的“九宮格”內,只是一個二級入口。
從去年雙11的表現可窺微信對京喜導流的力量。2019年11月11日京喜平臺一小時所售商品件數峰值達到1600萬件,下單量環比切換前一周日均增長365%。此外,據京東方面介紹,京東全站新用戶中有近4成來自京喜,京喜用戶超7成來自3-6線下沉新興市場。
“京喜和拼多多模式很像,直接硬扛,不過它的業務現在發展得很快。”前騰訊、京東戰略投資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