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藥主導國產藥 2年后仿制藥市場或達5千億
國內正在研究的100多個生物藥物品種中,大部分屬于改進型仿制。海正藥業、一致藥業、復星醫藥、雙鷺藥業、麗珠集團、安科生物、通化東寶等企業也正積極布局和開發單抗藥物或長效重組蛋白藥物。
數據顯示,我國生物制藥產值在醫藥總產值中的比重已從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利潤占比則從2006年的10.3%升至13.7%。從藥物種類上看,從市場前景分析,單抗藥物在癌癥和類風濕等疾病的治療方面顯示了較好的效果和市場接受度。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制藥企業,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也發現了生物仿制藥的機遇。日前由華夏幸?;鶚I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運營建設的河北固安肽谷生命科學園正式開園。該園力圖通過與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企業和機構合作,整合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要素,建立孵化加速體系,促進我國生物仿制藥的研發。
已經進入肽谷生命科學園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指出,目前美國生物制藥已經占全球63%的份額,歐盟占25%,但隨著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興起,這個格局可能很快會改變。
在具體仿制方向上,“仿制藥投入要看企業的實力和產品線方向,每個企業的想法不盡相同”,郭凡禮表示。據了解,在腫瘤、乙肝、糖尿病、哮喘等領域,仿制藥的競爭更為激烈,這些領域代表了仿制藥市場高毛利和高預期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上市藥企正在布局。
近年來,憑借超低廉的價格,印度仿制藥在全球范圍內風行,并且在中國也引發了代購熱潮。這對于即將榮登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中國醫藥產業來說,其中的尷尬或者說難處實在難以言說。
如今,隨著大量國外專利藥到期、國內相關政策趨向松動,中國仿制藥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到2015年市場規??赡軙咏?000億元。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內藥企可以舒舒服服過上好日子,技術能力落后,產業發展滯后等因素仍是巨大的鴻溝。
兩年后國內仿制藥市場或達5000億
近期,深圳市南山區的一對夫妻,在印度購買抗癌藥物后,通過淘寶網在國內銷售。由于藥品不具備合法渠道,被藥監部門定性為假藥,兩人也因涉嫌銷售假藥遭到警方刑事拘留。不過,隨著這對夫婦因代購抗癌藥物被刑拘,印度仿制藥在中國也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
長久以來,憑借及其低廉的成本和售價,印度在仿制藥領域獨領風騷,甚至有著“世界藥房”之稱,其仿制藥產業十分發達。一般來說,西方國家昂貴藥品一經上市,印度制藥企業在本國專利法保護下可以仿制同類產品。
印度制藥企業在國家保護下的“為所欲為”往往使得中國藥企艷羨不已,如今,這種酸酸的感覺似乎有望被市場的巨變所驅散。
之所以這么說,首先是數據顯示,從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的5年間,全球將有多達631個專利藥到期。這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意味著仿制藥將有更多的市場空間。
此外,中國醫藥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分析報告顯示,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國家(包括復方中成藥)。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醫藥市場,2012年到2017年之間,中國醫藥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6.7%。
“專利懸崖(藥物專利即將到期)為仿制藥企制造了巨大的機會,原研藥一般需要10~15年左右研發、報批及量產,重磅品種的研發費用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仿制藥的流程大為簡化且成本降低了很多,預計在2015年左右,國內仿制藥規模可能會接近5000億元”,招商證券一位研究員指出。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世界藥品市場僅有年均4%~5%的低速增長,但仿制藥與生物技術行業已脫穎而出,正在分別以年均11%和10%的增幅成為引領全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板塊,同時也激發出一個新興的市場——生物仿制藥行業。
國內藥企紛紛搶占高毛利仿制藥品種
面臨外資藥企的“專利懸崖”,中國仿制藥早已磨刀霍霍等待市場開閘。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稱,中國藥企在仿制藥研發上的實力越來越強,藥物療效并不弱于專利藥,能夠分羹仿制藥市場。未來中國仿制藥行業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優質新品種加速放量,高質量仿制藥市場份額增加,競爭集中度逐漸提升。
監管標準太低和技術上的先天弱勢
但是,誘人的市場前景并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報表。中國藥企要想趕上仿制藥的春天,還需要在外部環境和內部實力等多個方面進行準備。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藥企仍然“攔不了瓷器活”。
“我國仿制藥與印度相比最大不同點在于政策”,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表示。公開資料顯示,印度傳統以來對于那些在藥物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長期投資的公司很少提供專利保護,印度藥企也更專注于仿制藥的研發,一旦有新藥入市,他們便迅速推出類似的藥物。而在中國,是對專利有明確保護,鼓勵新藥的研發,這也使得藥企在政策保護下研制新藥熱情不斷高漲。
除了專利制度有待突破,中國藥品質量監管等一系列指標也有待改進。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執行的仿制藥質量標準太低,技術審評要求的技術門檻過低,致使國內制藥企業幾乎無需進行深入研究即可達標。因此,中國的一些仿制藥目前能做到的僅是化學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臨床等同還遙不可及。
“國內審批上市的仿制藥在有效成分上沒有問題,但是有效成分只是藥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有輔料。國內外的差距,其實往往體現在輔料的品質上”,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邱利焱向網易財經表示。
但是,即便是再多國外專利保護到期以及國家政策政策放松,也不是每個中資藥企都能分一杯羹?!皩@麘已虏⒉皇亲人幤蠓轮?,研發能力并不突出的藥企實際上很難介入仿制藥領域。”有分析師指出。
仿制藥并非隨便敷衍的山寨貨,在國際市場上,各國對仿制藥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只不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國內藥企粗制濫造的傾向性較為嚴重,客觀上將仿制藥變成了山寨藥,但實際上二者存在本質的區別。
業內人士卻指出,我國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藥質量與原研藥療效無法同日而語,在臨床上的表現更是不盡如人意,相當一部分屬“安全、無效”和“安全、不怎么有效”。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上,國產藥的現狀幾乎就是仿制藥的現狀,因為國產藥的95%左右為仿制藥。中國是名符其實的仿制藥大國,卻遠不是仿制藥強國。中國醫藥界共同的自我認定是:“我國部分仿制藥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 仿制藥,國產藥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