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巨頭聯手出招扭轉“被誤讀”形象
熱直銷網訊,由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為指導單位,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聯合南方都市報、中國財富雜志、時代周報和新營銷雜志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這是中國直銷界22年來直銷巨頭們第一次攜手,與公眾探討一個媒體中炒作已久的話題,“被誤讀”的中國直銷行業。
據了解,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雨本、副主任楊謙,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完美總裁胡瑞連,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無限極中國外事總經理黃健龍,玫琳凱高級對外事務總監張晶,新時代副總經理畢振學,金士力佳友總經理姚則兵等十數家企業領導人悉數到場。同時,傳播界領軍人物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方日報前社長范以錦、社會學研究權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顯洋等,也作為關心直銷業的專家學者親赴現場。
“本次論壇就是希望通過直銷巨頭與專家學者從產、管、研、學等方面多維解讀,與媒體面對面地溝通,讓公眾看到、發現直銷行業的正能量。”中國行業公眾形象論壇創始人、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董事長王萬軍表示。
直銷正面評價比例提高
“長期以來,中國直銷行業也同樣遭遇了公眾形象的困惱,尤其是現在直銷進入一個轉軌時期,正在由內型市場向公眾型轉變。開拓公眾市場是直銷行業的重要戰略,一個行業形象的好壞,將是戰略成敗的關鍵。”王萬軍表示。
據本次論壇披露的《2012年度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于直銷行業的印象已大為改觀。其中對直銷持正面評價的有51%,47%的人認為行業形象得到了改變。
不過,目前消費大眾對于直銷的認知度較高,但是對直銷的認知程度不深。尤其對法規不了解,不清楚直銷和傳銷的區別。了解的人只占調查人數的8%,這對于公眾正確客觀地認識直銷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就調查的廣州、上海、北京三個城市來看,上海消費者對直銷法規的認知度較高,只有6%的消費者沒有聽過直銷法規。北京66%的人沒有聽過直銷法規。
相對于北京、廣州而言,上海消費者對直銷行業的好感度最高,非常不喜歡和不大喜歡的消費者不超過20%。上海地區的口碑發展比較好,且認知渠道比較豐富。北京和廣州兩地的認知渠道較為單一,北京是以電視平面宣傳為主。這兩個城市的人對直銷店的接觸率偏低。上海的被訪者比較認同直銷的公益。北京的被訪者對直銷人員待人熱情有較好的評價。對直銷行業表現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直銷產品的宣傳夸大言過其實,產品價格貴,直銷人員自身的形象和對被訪者的干擾。廣州被訪者感覺直銷有夸大的嫌疑。
簡易三招區分直銷和詐騙
目前中國有31家掛牌的直銷企業,2012年營業額將超過千億。不過報告也顯示,盡管安利、玫琳凱、完美等這幾年加大了與公眾溝通的力度,但加大與公眾媒體的交流與報道,仍是全行業建設公眾形象努力的方向。
為此,與會直銷巨頭圍繞行業正能量與如何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溝通。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表示,傳銷給直銷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以及誤解和疑慮。事實上,兩者有三方面明顯的區別:首先直銷公司往往都是加入的時候,不需要有一個高額的入門費。其次一定要有退貨的制度,第三是獎金是根據銷售而計算。這些傳銷都沒有,它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非法詐騙”。
“直銷的形象實際上是直銷一線人員所帶給消費者的感覺。”玫琳凱高級對外事務總監張晶表示,2006年直銷法頒布,規定直銷人員的招募不能有門檻,不管教育程度、經濟程度如何都要敞開門歡迎,這讓有較好背景的人受到限制。要提升直銷公眾形象,首先要面對現實,然后承擔起作為直銷人的責任,然后公開透明的溝通。
熱衷稻盛和夫哲學的完美總裁胡瑞連表示,不正當的商業競爭,無處不在,不止直銷行業。如果要發現整個直銷行業的正能量,必須劉整個社會所有產業,都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身,要在誠信上面下功夫。
觀點 直銷與傳銷之區別解讀
一個高額的入門費。其次一定要有退貨的制度,第三是獎金是根據銷售而計算。而這些傳銷都沒有,它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非法詐騙”。
據了解,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雨本、副主任楊謙,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完美總裁胡瑞連,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無限極中國外事總經理黃健龍,玫琳凱高級對外事務總監張晶,新時代副總經理畢振學,金士力佳友總經理姚則兵等十數家企業領導人悉數到場。同時,傳播界領軍人物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方日報前社長范以錦、社會學研究權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顯洋等,也作為關心直銷業的專家學者親赴現場。
“本次論壇就是希望通過直銷巨頭與專家學者從產、管、研、學等方面多維解讀,與媒體面對面地溝通,讓公眾看到、發現直銷行業的正能量。”中國行業公眾形象論壇創始人、九方馬管理顧問機構董事長王萬軍表示。
直銷正面評價比例提高
“長期以來,中國直銷行業也同樣遭遇了公眾形象的困惱,尤其是現在直銷進入一個轉軌時期,正在由內型市場向公眾型轉變。開拓公眾市場是直銷行業的重要戰略,一個行業形象的好壞,將是戰略成敗的關鍵。”王萬軍表示。
據本次論壇披露的《2012年度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于直銷行業的印象已大為改觀。其中對直銷持正面評價的有51%,47%的人認為行業形象得到了改變。
不過,目前消費大眾對于直銷的認知度較高,但是對直銷的認知程度不深。尤其對法規不了解,不清楚直銷和傳銷的區別。了解的人只占調查人數的8%,這對于公眾正確客觀地認識直銷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就調查的廣州、上海、北京三個城市來看,上海消費者對直銷法規的認知度較高,只有6%的消費者沒有聽過直銷法規。北京66%的人沒有聽過直銷法規。
相對于北京、廣州而言,上海消費者對直銷行業的好感度最高,非常不喜歡和不大喜歡的消費者不超過20%。上海地區的口碑發展比較好,且認知渠道比較豐富。北京和廣州兩地的認知渠道較為單一,北京是以電視平面宣傳為主。這兩個城市的人對直銷店的接觸率偏低。上海的被訪者比較認同直銷的公益。北京的被訪者對直銷人員待人熱情有較好的評價。對直銷行業表現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直銷產品的宣傳夸大言過其實,產品價格貴,直銷人員自身的形象和對被訪者的干擾。廣州被訪者感覺直銷有夸大的嫌疑。
簡易三招區分直銷和詐騙
目前中國有31家掛牌的直銷企業,2012年營業額將超過千億。不過報告也顯示,盡管安利、玫琳凱、完美等這幾年加大了與公眾溝通的力度,但加大與公眾媒體的交流與報道,仍是全行業建設公眾形象努力的方向。
為此,與會直銷巨頭圍繞行業正能量與如何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溝通。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表示,傳銷給直銷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以及誤解和疑慮。事實上,兩者有三方面明顯的區別:首先直銷公司往往都是加入的時候,不需要有一個高額的入門費。其次一定要有退貨的制度,第三是獎金是根據銷售而計算。這些傳銷都沒有,它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非法詐騙”。
“直銷的形象實際上是直銷一線人員所帶給消費者的感覺。”玫琳凱高級對外事務總監張晶表示,2006年直銷法頒布,規定直銷人員的招募不能有門檻,不管教育程度、經濟程度如何都要敞開門歡迎,這讓有較好背景的人受到限制。要提升直銷公眾形象,首先要面對現實,然后承擔起作為直銷人的責任,然后公開透明的溝通。
熱衷稻盛和夫哲學的完美總裁胡瑞連表示,不正當的商業競爭,無處不在,不止直銷行業。如果要發現整個直銷行業的正能量,必須劉整個社會所有產業,都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身,要在誠信上面下功夫。
觀點 直銷與傳銷之區別解讀
一個高額的入門費。其次一定要有退貨的制度,第三是獎金是根據銷售而計算。而這些傳銷都沒有,它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非法詐騙”。
- 直銷巨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