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直播間花式“坑老”要有“定式”監管
今年4月,山東省菏澤市警方接到群眾舉報后,根據線索查獲一起直播間假藥案。辦案民警發現,保健品“坑”人事件開始頻頻出現在線上,原先常在線下針對老年人售賣“靈丹妙藥”的那些人,盯上直播間里的老年人。記者近日以“直播間”“保健”為關鍵詞,在某網絡投訴平臺進行檢索,發現眾多相關投訴信息,內容包括出售“三無”產品、虛假或夸大宣傳等。直播間里的保健品花式收割老年人等現象,值得高度關注。(12月25日《新京報》)
當前直播間“坑老”行為真可謂花樣百出,裝扮成醫務人員模樣,虛構治病經歷,宣傳保健品治療功效等,只是最基本的做法。除此之外,直播間更是表演劇情的地方,比如有人扮演偏癱患者,主播宣稱“戴上項鏈,偏癱患者都直接站起來了”。一款“百草養元方”的產品,主播們分成兩派,演繹著尋親復仇的劇情,且劇情雖虛構,產品鏈接卻真實存在,讓部分老人像追劇一樣,追保健品直播帶貨。凡此種種,均是直播時代保健品“坑老”的新形式。
直播間成為“坑老”新平臺,社會危害顯著提升。屏幕將銷售者和消費者的空間完全隔開,主播們有了更多造假的空間,造假更加肆無忌憚。一些主播雇“托兒”混跡于粉絲中,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老年人更加容易上當。尤其是,網絡具有跨地域等特點,一場直播,可以影響數以萬計且身處不同地方的老人,危害顯著擴大,線下保健品“坑老”由于受到場地等限制,再怎么發展也無法具備直播間“坑老”的波及面與破壞力。
另一方面,監督和打擊直播間“坑老”,則面臨更大的難度。為了躲避平臺審查,主播通過替換違規詞、劇情演繹或展示圖片等方式,暗示假藥或假保健品的治療功效;為了防止直播間突然被平臺警告或關閉,主播使用多個賬號同步開啟直播,隨時切換,可謂狡兔三窟,很難抓現行。此外,主播們還引導粉絲加微信,然后通過微信分散銷售產品,直播和交易分離,取證更加困難。
應對直播間花式“坑老”,老年人自己要做防騙的第一責任人。掌握更多醫學與養生知識、了解行騙的各種套路、消除愛占便宜和喜歡跟風消費等心理,就能最大限度地讓自己免于受騙。監管則要加大物力人力投入,尤其要注重方式更新迭代,通過不斷完善,構建契合互聯網時代的監管體系。直播平臺更是責無旁貸,要對直播內容實施必不可少的監控,一旦發現存在違規行為,就應果斷給予處置。
當前直播行業發展迅猛,直播帶貨也成為重要的商品銷售渠道,這些新事物既能用于正道,也難免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尤其要看到,直播間出現的新型“坑老”現象還沒有被民眾所熟知,尚未形成一定的“群體免疫力”,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上當受騙。強化宣傳力度,盡早揭開直播間各類花式“坑老”的面紗,且各種監督力量相互協作,探索并形成科學嚴密的監管“定式”,才能讓更多老年人免受直播間“坑老”的傷害。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