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打包吃”?營養專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比吃“防猝死套餐”更有意義
近日,“防猝死套餐”成為一些社交媒體的熱搜話題。有網友表示,所謂的“防猝死套餐”來自國外,內容包括魚油、綜合維生素、益生菌和膠原蛋白等保健品,有網友稱服用這些保健品套餐可以讓人更快速地恢復精神,避免發生猝死。
這種所謂的“防猝死套餐”真的管用嗎?昨日,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只有人體服用相關成分后,有臨床證據顯示確實降低了猝死的風險,才能得出相關成分具有抗猝死效果的結論。目前來看,套餐中提到的一些成分已經有了不少相關研究,但目前還不能明確證實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他表示,魚油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只能說在理論上吃了有一定的好處。如果一些人平時飲食狀態很差,補充一些維生素從改善身體正常生化狀態的角度會有一些幫助。“總體來說,這些成分吃一吃對健康有一些幫助,但不要指望它能夠具有抗猝死的效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松表示,把魚油等幾樣保健品湊在一起命名為“防猝死套餐”,這種說法本身就不正確。猝死是疾病的一種,而保健食品本身不具有治療或預防的臨床作用,可以食用但只能作為保健輔助。他認為,這種“防猝死套餐”的混合搭配是不具備科學依據的,保健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需求情況有所側重,不能把一堆東西都攢到一起胡亂吃,也不能淺顯地認為“吃得全就是吃得好”。
北京一家三級專科醫院的心內科醫生向北青報記者表示,心源性猝死通常是由于心臟器質性疾病等因素引發的,其主要影響來自家族遺傳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高血壓、肥胖、過度飲酒和熬夜都被證明和猝死的發生有關,因此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比服用防猝死套餐更有意義。”
醫生表示,對于普通人來說,平時注意健康、規律的飲食即可,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服用一些保健品,但不必將各種保健品“打包服用”,否則浪費錢的同時也不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文/本報記者 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