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上半年投訴熱點分析 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是典型
8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者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15365件,解決497142件,投訴解決率80.7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9064萬元。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熱點問題主要涉及旅游出行、演出票務、教育培訓、食品安全、家裝建材等行業和領域。
投訴熱點分析及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食品安全牽涉千家萬戶,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相關領域投訴主要有:一是食品變質或食品中有異物,消費者用餐后引發身體或心理不適。二是銷售臨期食品不告知,如將臨期食品與其他食品混合銷售或未告知消費者為臨期食品。三是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商家將無“藍帽子”標識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普通食品偽裝成保健食品銷售,并聲稱具有某種保健功能甚至具有治療疾病效果。四是外賣渠道訂餐投訴量增長明顯。外賣食品不衛生、封裝不嚴、出現遺灑、送餐不及時、索要好評、發生爭議態度惡劣等問題頻現。
【案例】
消費者張先生向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其于2023年6月30日在某電商平臺“某大藥房旗艦店”購買一款“高鈣含鐵鋅果膠軟糖”,購買時商家在網頁上宣傳該產品具有“助成長”功效,該商家所宣傳的功效國家明確規定屬于保健食品功效,但是收到的產品并非保健食品只是一款普通的食品,并無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識,產品本身也并無相關功效說明,商家存在虛假夸大產品功效,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消費者要求商家退貨退款,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賠償。
【消協意見】
消費者要注意辨別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區別,保健食品可以聲稱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不得聲稱具有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包裝或標簽上會有天藍色的“帽子”型標志,俗稱“小藍帽”或“藍帽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安全認證已不再使用QS標志,改用新的SC編碼。QS標志是我國從2004年開始在食品生產領域推行的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該標志現已停止使用。《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包裝上應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SC編碼由14位數字構成,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含義,能夠實現對產品的溯源管理。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識別。
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