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立秋時節:滋陰潤燥是養生關鍵
二十四節氣·立秋
金風送爽,酷暑漸消。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人們在享受秋高氣爽的同時,也別忘了還有“秋老虎”的存在,它還帶來了時令主氣——燥。如何減少秋燥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立秋時節如何科學養生呢?滋陰潤燥是其中的關鍵。
《立秋》
宋 方岳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飲食養生
“肺燥”是秋季養生的大敵。在干燥的氣候環境中,人體會產生津虧液少的“干燥癥”,秋季咳嗽常為干咳無痰或膠痰難咯,謂之“燥咳”;另外皮膚干澀、皸裂,甚至毛發不榮等,都與秋燥有關。
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古代醫書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是說如果沒有適當保暖、避風寒,或者經常食用冰冷食物和飲料,則容易損傷肺部機能而出現疾病。建議飲食養肺應多吃蜂蜜、梨、烏骨雞、豬肺、燕窩、豆漿、藕、核桃、銀耳、芝麻、薏苡仁、花生、鴨蛋等,但也要結合個人體質和腸胃功能情況酌量選用。
和治友德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表示,蟲草也好,蟲草菌絲體也好,都是補腎益肺的佳品,不熱不燥,陰陽并補,偏于平性,普遍適用于普通人群。蟲草相關的產品可以起到“輔助正氣”的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此外,肺與大腸還有密切聯系,中醫曰:“互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腸,腸燥則便秘,因此使用一些寡糖類的健康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行為養生
立秋過后,天氣將逐漸轉涼,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開窗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立秋時節,我們可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選擇一些適合的鍛煉項目,如:太極拳、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極拳等傳統健身運動對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很明顯的作用。
立秋之后,陰氣始起,建議早睡早起。所以在起居上宜早臥早起,加強夜里的睡眠時間很有必要,借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早起時,建議在床上放松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兒再起床,這樣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心理養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預防“悲秋”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讓自己心情舒暢。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所謂心理養生,就是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身體功能的正常發揮,來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去登高望遠,愉悅心情,使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另外,桂花香氣有提神的功效,對舒緩疲勞、緩解頭痛、開朗心神有一定的作用。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