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入“嚴打”行動 化妝品“套證”行不通
今日(7月17日),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相關企業需于2023年7月19日前,將自查及整改情況(包括自查產品數量、發現問題產品數量、完成整改情況等)上報屬地市場監管所。
自6月21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召開會議,部署開展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工作以來,全國各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都陸續發布了相關工作通知,響應國家號召,“一號多用”、“套證”等違法行為正面臨最嚴厲的打擊。
01、什么是“一號多用”?
根據《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開展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藥監綜妝〔2023〕57號),本次專項行動重點聚焦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集中排查治理通過在產品標簽上違法標注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以外的文字、商標、標識或者以其他方式套用特殊化妝品注冊證編號或者普通化妝品備案編號的行為。
以下幾類“一號多用”行為將會重點排查:
1、“一號多名稱”
通過在產品標簽上違法標注已注冊或者備案產品的名稱以外的其他名稱或者易使消費者視為產品名稱的文字,導致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名稱產生誤解。
2、“一號多商標”
通過在產品標簽上違法標注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載明的商標以外的其他商標或者易使消費者視為商標的標識,導致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質量安全責任主體產生誤解。
3、“一號多主體”
通過在產品標簽上違法標注“監制”、“出品”、“品牌授權人”等相關詞語,導致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質量安全責任主體產生誤解。
4、上傳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等情況
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或者境內責任人按照《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和第五十條規定,及時上傳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
02、如何自查上報?
根據本次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通知,相關企業需于2023年7月19日前,將自查及整改情況(包括自查產品數量、發現問題產品數量、完成整改情況等)上報屬地市場監管所。
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嚴格遵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生產經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經營企業在購進化妝品時要嚴格查驗產品注冊或備案信息,認真甄別產品標簽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和記錄要求。
在自查整改階段,各注冊人、備案人需對照檢查重點開展全面自查,特別是對特殊化妝品上市前、普通化妝品備案時或者已注冊、備案產品的銷售包裝發生變化的,按要求上傳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至注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的情況開展全面自查,并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按照《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和第五十條規定,及時上傳產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自查整改情況報告報送當地藥監局化妝品監管處。
監督檢查階段,監管部門將在前期自查整改和服務指導的基礎上,將針對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以及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未按要求上傳產品銷售包裝標簽圖片的問題,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查處。
△自查整改情況報告表樣表
03、“投機倒把”風氣該結束了
“套證”現象是化妝品行業長期存在的“頑疾”,尤其是對于特殊化妝品而言,由于特證申請既耗時又耗成本,一些企業和廠家便鉆空子,將一個特征號提供給不同的品牌使用。
近年來成分功效類護膚品趨勢大熱,特殊功效成為產品吸引消費者的關鍵,但在功效護膚熱度高漲的同時,來自監管部門的督查也愈發嚴格起來。
根據2021年起施行的最新一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國家按照風險程度對化妝品實行分類管理,化妝品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對特殊化妝品實行注冊管理,對普通化妝品實行備案管理。
而根據《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第四條,國家對特殊化妝品和具有防腐、防曬、著色、染發、祛斑美白功能的較高安全風險的新原料實施注冊管理,對普通化妝品和其他新原料實施備案管理。
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功效護膚的蛋糕實在誘人,但想要靠功效護膚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就先得“過關斬將”拿下特證。但特證的申請門檻高、申請周期長,于是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動起了歪心思,給一個注冊編號“改名換姓”,提供給不同的產品或品牌使用的情況屢見不鮮,既破壞了市場環境的競爭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自國家藥監局部署開展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工作以來,全國各地各級監管部門紛紛積極響應政策,嚴查相關違法現象,如今已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趨勢。除了官方部門,不久前阿里規則也對化妝品賣家頒布了《化妝品“一號多用”轉向行動宣導》,業界平臺也緊跟官方腳步加強監管。
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這種監管力度將會成為一種常態,“套證”現象在“嚴打”之下無處遁形。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大規模的監管清洗之下,能留下的自然是那些腳踏實地、“德才兼備”的企業。只有清除掉頑疾,化妝品行業才能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