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理財陷阱多 老人6.7萬元辛苦錢“打水漂”
近年來,虛擬貨幣投資甚囂塵上,暴漲和暴跌都是常態的虛擬貨幣締造過財富神話,也令許多人損失慘重。更有不法分子圍繞虛擬貨幣投資構筑電信詐騙,讓許多人蒙受巨大財富損失。近期,鹿城的金先生就陷入了一場“虛擬貨幣”的理財陷阱。
“虛擬幣”掙大錢?
老人六萬多元“打水漂”
“我聽了鄰居的鼓動,往那什么‘WFC幣’投了六萬多元,現在這錢根本是沒影了啊!”鹿城市民金先生已年近七十,在這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他卻因為一場虛擬貨幣騙局而四處奔波。
時間拉到2020年11月,金先生正在小區附近的小店吃晚飯,鄰居吳某忽然神秘兮兮地湊到他身邊,表示有一個發財的機會擺在金先生面前。吳某說,他有可靠消息,一款名叫“WFC”的虛擬貨幣正處于低價,明后年馬上要大漲,如果要實現財務自由,金先生一定要抓住這個虛擬貨幣投資的風口!金先生表示,吳某退休前是某單位的領導,在他眼里也是一個很受尊敬的體面人,吳某把“WFC幣”的收益吹得天花亂墜,他雖然心存疑慮,卻礙于面子,在吳某的百般勸說下,向吳某的銀行卡轉賬了6.7萬元。
一個多月后,金先生發現吳某向他展示的“WFC幣”宣傳資料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這令他心生疑慮。在他多次追問下,吳某給金先生立下了一張“情況說明”的字據,向他保證這款虛擬貨幣一定穩賺不賠,如果一年后“WFC幣”的收益令金先生不滿意,就由吳某償還這筆資金。可在一年之后,金先生多次向吳某討取本金,吳某都以“還在挖礦中”“系統升級中”為由搪塞推諉,金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小區投資者眾多
民事欺詐立案難
金先生在向吳某討要本金期間,也向小區其他居民打探了吳某的消息。令金先生極為驚訝的是,僅是根據他的不完全了解,小區里就有十幾人受到吳某欺騙,向吳某口中多款不同名字的“虛擬貨幣”投資資金,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這些投資者大都年齡偏大,不擅長操作電腦系統,往往將資金交于吳某進行操作,金先生至今不知自己的六萬多元到底是虧損于“虛擬貨幣”市場,還是被吳某收為私用了。
吳某口中“一本萬利”的“虛擬貨幣投資”早于2016年開始,至今仍有小區居民向其投資資金。而小區之外,不知還有多少“受害者”蒙在鼓中。
金先生向警方咨詢后得知,吳某這種夸大虛擬貨幣收益、代理理財的行為是經濟糾紛,屬于民事行為“欺詐”,并未構成刑事“詐騙”,警方無法就此立案,若想要追回損失,金先生需要向法院提起訴訟。
涉虛擬貨幣糾紛增多
市民投資需謹慎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區塊鏈背景下衍生的虛擬貨幣漸漸被人們提及,涉及虛擬貨幣的民商事糾紛也越發常見。
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從性質上看,虛擬貨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針對虛擬貨幣投資的委托行為,應受法律的保護。但因為虛擬貨幣不具有貨幣的法律地位,針對其的委托行為存在法律風險,難以受到我國法律保護,更因為虛擬貨幣價值難以估計,投資者損失難以獲得賠償。
而在虛擬貨幣委托投資之外,更有許多不法分子利用“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等新名詞,打著“金融理財”“投資分紅”的名義,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等傳銷手段騙取投資者資金。
律師提醒:投資者在投資時應擦亮雙眼,對于超出自身認知的新事物要提高警惕,通過正規渠道學習新知識,認識新事物,了解虛擬貨幣投資背后的巨大風險,防范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活動。
[此文來源:溫州晚報 ,版權說明: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