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 規范保健食品行業秩序
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認真學習貫徹市場監管總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到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的內在要求,是踐行初心使命、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行動,也是擦亮市場監管底色、保障共同富裕社會建設成色的重要舉措,強化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保健食品行業治理取得新成效。浙江省紀委監委高度重視、全程跟進,將該工作列入全省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15個治理項目之一。
靶向監測
保健食品市場亂象由來已久,消費欺詐套路不斷變異,違法行為具有隱蔽性、迷惑性。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堅持數據先行、主動監測,提高發現問題的精準性,著力改變“跟著舉報投訴走、媒體曝光追”的被動局面。
大數據篩選整治重點。依托“浙江市場在線”“浙江市場監管執法在線”,對近2年來的高頻投訴舉報事項和案件進行大數據篩查分析,篩選確定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違法廣告、價格欺詐、違規銷售等五大類整治重點,形成36項化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工作任務。
全天候實施定向監測。在“浙江公平在線”增設保健食品監測模塊,對夸大功效、功能、療效等關鍵字智能監測,覆蓋全省12.1萬家網店、89.4萬件商品,排查發現風險線索133條,其中落地閉環處置73條,落實平臺整改60條。
多維度強化專項監測。依托“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中心”,將保健食品列為互聯網媒體廣告采集和研判的優先級,監測對象從網頁拓展到自媒體、App、公眾號、直播間,累計監測保健食品廣告1萬多條次,對發現的110余條違法線索依程序派發屬地監管部門處置。
精準打擊
專項治理就是要嚴厲打擊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為,讓老百姓真正有獲得感。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堅持數字賦能、合成作戰,向保健食品行業違法行為精準“亮劍”。
突出精準畫像。建立宣傳、公安、文旅等7個省級部門整治聯席會議制度和定期會商機制,強化信息互通、數據貫通,對排查發現的案件線索進行深度分析,建立違法行為精準畫像模型,進一步提高行刑銜接治理效能。
強化智慧執法。依托“浙江市場監管執法在線”,創新“簡案快辦”掌上執法模式,辦案時間從25天縮短至半天,從嚴從快查處保健食品行業違法行為。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6.16萬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11.73萬家次。查獲了一大批涉嫌保健食品違法案件,其中臺州市路橋區市場監管局查處的王某等人利用網紅直播帶貨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被列入市場監管總局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典型案件;臺州市玉環縣查處的非法添加藥品的痛風茶案列入總局2021年第一批掛牌督辦案件。
注重全鏈條打擊。依托“浙食鏈”建立保健食品全鏈條追溯體系,對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質等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人身安全的重點案件,聯合公安機關開展人、財、物“三鏈”梳理,實行上下游全鏈條打擊,累計延伸查處案件124件。
長效防控
治理保健食品行業亂象,源頭預防、長效管控是根本。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堅持全鏈追溯、群防群控,著力壓縮違法生存空間,清理亂象生長土壤。
強化源頭管控。“浙食鏈”全覆蓋接入省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實現“廠廠陽光、批批檢測、樣樣賦碼”。截至目前,已賦碼1288個品類、上傳檢測報告3756個批次,保健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81%。
加強信用監管。依托“浙江企業在線”構建信用風險評價模型,充分運用信用承諾、信息公示、信用風險分類、雙隨機抽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手段,對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實現信用分類監管,強化失信聯合懲戒。
夯實治理基礎。將保健食品經營單位納入“基層治理四平臺”網格排查事項,對聚眾“會銷”等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控制。依托“銀齡、銀發”志愿者隊伍,形成從銷售終端線索發現、問題倒查、違法打擊的閉環處置機制,構筑基層防控堡壘。同時,強化普法宣傳,曝光典型案件,通過揭露消費欺詐“六大新套路”等,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特別是老年群體的食品安全和防騙反詐意識。
未來,在鞏固前期專項治理取得的成效及經驗的基礎上,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推動建立防范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違規行為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聯動打擊、行刑銜接、誠信自律、社會共治等機制;組織保健食品整治“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治理成果;繼續開展以“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運用數字化手段,加快推進數字賦能,督促落實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全面落實主體責任,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周揚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