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營銷環節“價不實”仍是突出問題
為貫徹落實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修訂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等方面法規,及時修改或廢除不合理的行政處罰事項,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起草了《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
《意見稿》第八條規定:“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構成價格欺詐,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并處違法行為發生期間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此次《意見稿》的修訂,將有力打擊營養健康食品營銷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
消費者在一些健康服務站點購買保健食品會出現價格偏高的情況。可見,在保健食品營銷環節中,“價不實”仍是突出待解決的問題。虛高的價格背后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服務是和產品捆綁在一起的;第二,服務的價格是不透明的;第三,服務的內容包含虛假宣傳成分的。由此可見,價格欺詐和行業的誠信缺失緊密相關。嚴懲價格欺詐,就是抓住了非法營銷的“牛鼻子”。
自監管部門開展百日行動以來,對于保健市場的整治,進入了精準打擊,有效治理的階段。監管部門打擊價格欺詐,抓住了行業的痛點。由此,倒逼企業把銷售的產品附加在其中的非產品的元素相剝離,從而使營銷行為更加規范。在監管整治過程,是對劣質營養健康食品經營企業的一個淘汰的過程,將進一步凈化保健市場。
業內專家指出,行業仍存在夸大宣傳、普通食品宣稱功能功效和產品的價格依然虛高的問題。其中,價格是最為顯性和直接的表現。面對即將開展的價格違法行為的整治,企業要有準備,也要有信心。企業應按照商業規則,依法行事,樹立對行業利好信心,順應監管舉措,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銷售貨真價實的營養健康食品,是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期待、行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