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雅芳的直銷牌照消失了?
近日,直訊微刊在商務部業務系統統一平臺-直銷行業管理系統中發現,完整的直銷企業名錄中,已經沒有雅芳的痕跡,作為001號直銷經營許可證的持有者,雅芳中國就這么清清冷冷地消失在了眾人的視野中。
作為獲取直銷經營許可證的第一家外資企業,也是首家獲牌企業,雅芳在中國大陸從家喻戶曉,到由于決策失誤門店盡失;又從遇管理層動蕩,再到坊間傳聞的賄賂門漸漸露出真容,市場拓展的道路幾乎是一路摸到黑。
在2017年,頂住壓力的雅芳才算迎來“劇情反轉”實現業績顯著增長后,其在中國市場的業績,為以后幾年內一直保持著增長。
在張旭明之前,雅芳中國幾任總經理快速更迭,戰略也一直調整搖擺。奧多內茲上任時提出的戰略是“全面轉向直銷”;林展宏又主導回歸零售;葉靖慧曾提出要在中國市場開辟商場渠道。
雖然雅芳一直在折騰,在玩命,但近年來,這家公司的專柜等帶著濃烈品牌色彩的事物都依舊未曾出現在主流商業波濤之中。
直到進入中國市場的第30個年頭,也就是2020年,130多歲的雅芳也不在是貴婦,更像是歷經滄桑的老嫗,她經歷過,沸騰過,選擇過,而她終于迎來了一次全新的選擇—被巴西美妝集團Natura&Co收購。
雅芳新的活力和挑戰似乎又延續,只不過未知和變數還有許多。
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雅芳業績低迷,前序遺留問題較多;另一方面,目前化妝品產業從表面看,非常好做,各種品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直播到電商,各種路數應接不暇,但更多專業的問題也是應接不暇,比如物流,品類管理,跨界融合,品牌升級,數字化升級,營銷軟化,工具運用都已不是如今的雅芳可以完全掌握的。還有業內專家認為,多年前,全盛時期的雅芳,眾多的產品線覆蓋了當時的年輕以及中產以上的消費者,品牌專賣店也成為每個城市里最常出現的連鎖品牌。可隨著直銷產業的布局出現戰略錯位,門店如泥石流般分崩離析,化妝品市場逐漸失去主導地位,良好的口碑和粉絲群體劇減,市場的內卷問題也給競爭對手創造出了良好的展業空間。到如今,年輕人里認識雅芳的亦然不多。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整個中國大經濟環境就開始隱射出外部零售渠道的多元化、年輕化的刻印。一代消費者崛起、數字化營銷的升級,不少美資企業,如康寶萊,安利洞悉了時代發展,走到了產業改革的前列。而雅芳作為老牌外資公司雖然也同樣看到了機遇和挑戰,并著手選擇合適的人才和資源去配比新的機遇和時代。但公司內部幾經更換掌門人、戰略舉棋不定,幾乎錯過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人口、渠道紅利期。好在,去年,在渠道上,雅芳已經在中國已經完成“美容專賣店+電商+化妝品專營店/商超”的全渠道布局。以CS渠道及商超渠道為例,雅芳也在過去兩年實現了快速擴張,已覆蓋超過28000家網點。此外,電商渠道也成為雅芳表現最亮眼的一個渠道。另外,為了進一步和中國新一代消費者交流,近年來,雅芳通過簽約鄧倫、樂華七子等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明星等方式,不斷通過不同的傳播推廣渠道,以各種方式觸達年輕人。
雅芳終局,是否會有新的起點?
近年來,響應雅芳全球“Open Up AVON”的戰略,雅芳中國進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探索。一方面,雅芳在繼續推進“中國優先、中國特色”的戰略基礎上,進一步施行“深度開放”,在研發、制造、零售等多方面實踐“深度開放”,以更靈活、高效的運營提升品牌競爭力。另一方面,雅芳內部確立了“中國優先”的政策,其首先體現在管理上的溝通優先、授權優先。雅芳總部在管理中保持高度彈性,倡導透明、高效的溝通,并給到中國團隊足夠獨立的決策權,以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雅芳還提出過2020年將持續貫徹“全球視野 中國定制”的策略,圍繞護膚、香氛及美妝三大品類,推出超過五個“中國定制”的產品系列。
雅芳代理商對自己的平臺抱有信心,有代理商表示,雅芳在中國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年輕化策略非常成功,只是到目前為止,幾乎都沒有形成爆款。
雖然目前來看,雅芳的直銷渠道走到了盡頭,但整個公司對大陸地區的布局還是充滿了信心的,至少電商和新零售方面,依舊有較高的投入。而對于雅芳和其它產業友人來說,雅芳離開直銷行業這件事本身,可能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一個選擇。新的賽道,新的生命,而行業也會沉淀下來,給不離不棄的企業更多機會和機遇。
直訊微刊也將繼續關注雅芳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