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式”理財App瘋狂割韭菜!涉案資金2.49億元5萬多人被騙
一個月,注冊會員超過5萬人。這個名為“柏R”的理財App,并無神奇之處,只不過利用了受騙者“貪財”心理,以“類傳銷”模式瘋狂拉人頭、割韭菜。
湖北省公安廳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起涉案資金2.49億元、5萬多人被騙的“4·11”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的偵辦詳情。
分拆制作“真”App
4月11日,湖北省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集中攻堅隊工作發現,“柏R”“德X”兩個理財App涉嫌詐騙,迅速將線索移交宜昌市公安局核查。宜昌警方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由副市長、公安局長任組長的專案組,迅速開展數據分析、案件研判,查清了該案的犯罪鏈條。
2020年以來,潛藏于緬北地區的詐騙犯罪團伙,雇傭國內專業人員設計開發作案手機軟件,先后在互聯網發布“柏R”“德X”兩個投資理財App,以短期投資擬上市公司股票獲取高額回報為誘餌,引誘群眾下載注冊會員并建倉投入資金。同時,以老會員發展新會員可得獎勵提成的傳銷方式進一步吸納會員。待會員、平臺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后,緬北詐騙犯罪團伙即關停服務器,對全國多個省市5萬余名群眾實施詐騙,涉案資金達2.49億元。
一周內,宜昌警方迅速厘清了涉及App制作設計、App上網上架、短信驗證碼、提供App服務器及安防、提供作案微信號、引流吸粉、跑分洗錢、微信綁定解封、代支付9個作案環節的13個黑灰產犯罪團伙。
“這些App不僅需要實名認證,還可以發送短信驗證碼,跟平常的App沒有什么區別。”專案組民警透露,這起專案偵辦中,警方新發現了提供App短信驗證碼服務、提供App網絡安防服務的黑灰產團伙。這些犯罪分子極為狡猾,將App制作分拆成多個環節和步驟委托給有資質的公司,以此逃避偵查。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跨境執法等因素影響,專案組立足境內,對境內犯罪鏈條上的主要犯罪團伙進行全部收網。4月下旬,專案組數百名警力分成16個偵查小組,在全國多地警方支持下,對26個窩點采取集中行動,做到不漏一環、不漏一人,全鏈條打擊。
截至5月10日,整個抓捕行動共搗毀作案窩點26個,抓獲涉案對象47名,采取刑事強制措施33人;對涉案748個銀行賬戶開展工作,止付涉案資金500余萬元,凍結涉案資金525萬元。現場查獲涉案銀行卡177張、電話卡385張、手機369部,取證遠程服務器17臺,其他涉案物品若干。
案件偵辦過程中,湖北警方盡全力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專案組將涉案App注冊人員信息發往全國各地反詐中心,逐一實施精準預警勸阻。
“傳銷式”引誘受害人
今年4月中旬,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崗分局大公橋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趙某是一名投資理財受害人。她在“德X”App上理財被騙25萬元。隨后,她繼續在“柏R”App上投資,并用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注冊了多個賬號。
民警找到趙某了解情況時,其極不配合。通過調查,民警發現,趙某手機里下載了大量投資理財App,其創建和加入了100多個投資理財微信群,是很多投資理財者的“介紹人”。
詐騙嫌疑人承諾,趙某在App平臺投資損失可通過介紹費、建倉傭金等方式返利來彌補,誘導趙某發展會員注冊和投資。
趙某發現有利可圖,配合詐騙人員在微信群中發布投資盈利的假象,不間斷為詐騙分子吸“粉”和供“粉”,充當詐騙嫌疑人的“幫兇”。當投資者發現平臺登錄不了被騙時,趙某立即把自己偽裝成受害人角色,聲稱自己在平臺也投資受損了,慫恿他人到公安機關報案。警方調查發現,趙某發展的下線超過18個層級,其中僅與趙某有直接關系的達4級47人。
警方透露,詐騙分子在全國各地發展趙某這類人員,用VIP等級進行分類,等級越高,返利越多,實現傳銷式引誘受害人,逐級騙取下一個受害人,詐騙分子從后臺數據分析用戶投資資金的出入情況,精準對用戶進行“點割”和“批量收割”。
“通過這種方式,詐騙分子‘成功’將受害人轉變成了嫌疑人。”參與案件偵辦工作的大公橋派出所副所長陳軍說。
警方提醒,趙某的行為,在主觀上與詐騙團伙形成概括性共同故意,具有明顯主觀惡性,客觀上隱瞞真相實施詐騙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已構成詐騙共犯(幫助犯)。
建群吸粉發獎勵利令智昏
小紅包8.8元,大的轉賬1.8萬元。這些微信交易,都是由“代付”團伙點對點支付給有關人員的。
緬北團伙在微信群內“固粉”需向投資群體發放紅包返利。“犯罪團伙設計了‘新人獎勵’,受騙人資金到賬提成的‘資金到賬獎勵’,防止會員賺一筆逃跑的‘固粉獎勵’……各種獎勵五花八門,而且都當天對賬結清。”陳軍說,這也是兩個理財App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上當受騙的原因。
專案組民警透露,詐騙團伙物色了多個“代付”團伙,不僅通過他們為各作案環節上的犯罪團伙發薪酬,還為發展新會員的受騙者發獎勵。
湖北警方提醒,廣大人民群眾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理財項目都是陷阱;下載App認準官方渠道,切勿通過點擊鏈接、掃碼下載各類投資平臺;不輕信所謂的“理財專家”等網絡投資理財推介,遇到加好友拉進股票、虛擬貨幣投資群的要提高警惕,堅決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不抱有僥幸心理,發現疑似騙局的現象,立即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