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學理財?央視曝光這種理財課騙局
日前,央視曝光一起理財課騙局。受害人被“1元學理財”噱頭吸引,先后被騙近萬元,理財變成“破財”。
《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規模已達392億元;今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675億元。許多人選擇知識付費,初衷是緩解知識儲備不足的焦慮,更好地適應時代變化。
理財類課程是眾多付費項目中的一種。一些專家、有資質的機構確實“干貨十足”,能夠滿足用戶理財需求,但也有不法分子乘虛而入,打著“幫你財富自由”旗號,完成快速套現就離場,于是有了“1元學理財”等騙局的發生。
名為理財、實為陷阱 ,不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也破壞了知識付費市場的生態。對此,職能部門應強化主體責任,多渠道同步開展治理行動。
督促各大網絡平臺實施嚴格準入機制,審核從事知識付費活動的主體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對不符合規定的申請“一票否決”;健全平臺管理辦法與行業標準,責令平臺清理帶有明顯誘導性質、夸大其詞的廣告信息。
對提供知識付費服務的機構進行常態化監管,杜絕“皮包公司”“空殼公司”混跡其中;快速響應消費者投訴反饋,積極協助消費者維權,為受害者挽回經濟損失。
騙局之所以是騙局,是因為手段隱蔽、迷惑性強,消費者很難識別。等到騙局被媒體曝光后,受害者才“如夢初醒”,意識到權益正在遭受侵害。
這就需要新聞媒體發揮應有作用,曝光各類騙局案例,讓消費者識破不法分子的“套路”;引導消費者善用網絡搜索工具,學會識別和規避理財風險。
事實上,多年來“傳銷傾家蕩產”“賭博家破人亡”的教訓也一次次警醒人們:成功路上沒有捷徑可走,急功近利必將適得其反。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踏踏實實地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奮斗成長,方能實現理想,創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