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主業虧損依舊 發展年輕人市場受阻
知名品牌東阿阿膠在經歷2019年業績“大跌”后,2020年歸母凈利潤扭虧,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0.39億元。截至3月26日收盤,東阿阿膠收盤時報36.95元/股,依舊沒有起色。“阿膠是否賣不動了”的猜測還在延續。
此前,東阿阿膠作為阿膠類補中的龍頭公司,多次漲價,公司原總裁秦永峰多次表示在古代阿膠的價格折合現在達到6000元一斤,阿膠的價遠沒有達到古代水平,但市場明顯對他這句話不認可,因為東阿阿膠價格一再走高,消費者選擇了其他品牌。導致東阿阿膠主力仍在虧損。
【虧損問題依舊,轉型之路仍然困難】
2020年,東阿阿膠實現營收34.09億元,同比增長14.79%。但這個數據距離公司2018年超73億元的營收巔峰仍下滑較大。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0.43億元,但扣非凈利潤為-0.39億元。而對該公司影響較大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包括:政府補助金額6206萬元,金融資產投資等收益1740萬元,其他營業外收入1790萬元。
為何在2018年后出現如此大的落差?2018年2月,國內衛生健康權威機構,發布了一條微博稱,“阿膠是水煮驢皮”、“過年不值得買”。盡管,很快被刪除,嚴重影響東阿阿膠的銷售。
2012年,東阿阿膠占據著80%的市場份額,是絕對霸主。2018年第三季度東阿阿膠就出現業績下滑,并出現10年不遇的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
對于這一落差,食品從業者對《氫財經》說,東阿阿膠放寬渠道貸款,加大賒銷。將庫存產品“賣”給了渠道商。但這就如同房地產降價,越降越難賣。渠道商賣不出去,導致公司的壞賬增加。
媒體報道,從2006年起2018年底,東阿阿膠共有18次提價,出廠價從每公斤196元提升至3858元,上漲近20倍,但到了2019年,大家突然發現一向強烈的東阿阿膠賣不動了,開始打折銷售。
東阿阿膠相關負責人指出,過去十幾年阿膠品類快速發展,競爭者越來越多,過去這一年到兩年的時間行業出現了過度競爭。東阿阿膠的部分競爭對手,甚至把價格降到東阿阿膠的一半,在市面上買一贈多的行為比比皆是,這引起市場的強烈反彈。
這和茅臺等名酒的經歷很相似,在價格飛漲時,經銷商瘋狂囤貨,但阿膠畢竟不是剛需產品,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價格的快速提升不僅使銷量受挫、也造成了渠道庫存的積壓。
在消費者停止消費東阿阿膠時,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生產商都感覺壓力。為了更好地消化渠道庫存,公司不得不放松對終端價格的管控,并且也暫緩出廠銷售。經過期兩年后,渠道開始補貨。
這都說明以前阿膠市場的瘋狂都是人為炒作起來的,要么是阿膠并沒有像資本想象的那樣,消費者可以接受高價,或者市場有如此廣闊。截至2020年末,其存貨金額為24.78億元,比2019年末減少10億多元,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為22.63%。
此外,非經常性損益即屬于偶發的,不可持續的。如果一個公司常年依靠非經常性損益苦苦掙扎,說明公司業務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已經不在了,企業應該重新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或者嘗試轉型。
可是東阿阿膠的轉型也難言成功,近年來東阿阿膠開始向快消品拓展,陸續開發了可以像沖咖啡一樣方便食用的新型速溶阿膠粉,以及阿膠珠等產品。除食品外,東阿阿膠還在開發化妝品。
可是這些并沒有在盈利方面幫助到東阿阿膠。
【轉型攻占年輕人市場,水花很小】
2020年,數字化營銷、拓展年輕消費群體,以及布局休閑滋補產品成為了東阿阿膠轉型的重要動作。數據稱,2020年東阿阿膠的銷售費用從2019年的13.26億元,下降到8.37億元,降幅達到36.5%。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傳統媒體的品牌費用投入減少,向數字化營銷轉型。
2020年,數字化營銷成為東阿阿膠減少傳統媒體投放后的重點。東阿阿膠大量利用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利用短視頻等形式打廣告,努力去殺進年輕人的群體。
可是,貝殼投研看來,關于東阿阿膠的現有市場表現,大約可以從阿膠的消費屬性理解一二,阿膠現在面臨著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既不是剛需也沒有奢侈品屬性,和一般的消費升級產品相差不大,消費者認可那么它就可能成為暢銷品,而如果消費者不認可,那么它終將面臨以銷售費用支出為代價的銷售增長。
東阿阿膠花重金讓流量明星代言去吸引年輕人后,面臨的問題將是,如何把這些年輕人留下來,否則,巨額投入后,公司最終也只會得不償失。
有業內人士表示,東阿阿膠借此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下沉到低消費市場、向年輕人滲透,將此前東阿阿膠各種問題流失的消費者從競爭對手中找回來。但是這樣做目前還沒看到好的結果。
【營養價值遭質疑,中藥補品故事還沒有講好】
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上,丁香園創始人、生物信息學博士李天天談及阿膠作用時笑稱:“不能說一點沒用,但我認為雞蛋的價值比它們大多了。”
在營銷中,東阿阿膠強調自己是千年古方。而按照歷史記載推斷,楊貴妃當年吃的阿膠,如果是正宗阿膠,應該是用牛皮熬制的,現在用的是驢皮。
對此,從業者透露,中藥企業其實飽受多方壓力,一方面,原料來自于農業種植,價格波動很大;另一方面,醫院受藥占比指標影響,對療效不甚明確的中藥多采取拒絕的態度。
東阿阿膠想要開發創新型、差異化競爭產品,以及調研立項創新中藥產品,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上阿膠有很多品牌,消費者選擇東阿阿膠需要一個理由,以及培育產品的多元化將更有利于講“阿膠故事”。
而“阿膠故事”是否得到肯定將是問題解決的關鍵,就像湯臣倍健一樣,產品本身沒有什么問題,而故事講得好才是根本,在這里問一問廣大消費者愿意為阿膠買單嗎?
東阿阿膠這十幾年其實在投資市場賺到不少錢,加上持有穩定的投資收入,只要能投入研發開發真正符合市場價值、符合用戶價值的產品的話,東阿阿膠還是有很大的機會。
消費者選擇東阿阿膠需要一個理由,以及培育產品的多元化將更有利于講“阿膠故事”。
東阿阿膠的輝煌已經過去。眼下如何度過“危機”,氫財經也將繼續關注東阿阿膠,如何完成這個主要課題。
- 東阿阿膠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