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醫藥,“十四五”怎么干?
優質中醫藥資源總量不足、中醫藥特色人才不足……打破瓶頸、加快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中醫藥事業該怎么干?2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孫志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規劃財務司司長劉群峰、醫政司司長蔣健、科技司司長李昱揭曉答案,帶來干貨滿滿的政策舉措。
于文明表示,聚焦七大領域,全面提升中醫藥特色優勢.
加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建立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和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和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
健全中藥質量保障體系,促進中藥產業和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弘揚中醫藥文化,加快中醫藥博物館建設;
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讓中醫藥“走出去”;
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和監測統計能力建設,推動中醫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01
實施一批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
與以往相比,“十四五”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具有范圍廣、力度大、起步早的顯著特點。據悉,“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總共安排中央投資超過300億元支持中醫中藥類項目建設。孫志誠介紹,“十四五”時期,將通過長遠規劃的引領、重大工程的實施來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疫病防治、中西醫結合、專科特色等能力,從多個層面謀劃和開展工作,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于文明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啟動了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奠定基礎。
“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既需要重大政策的引領,也需要重大工程項目的支撐。”劉群峰說,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名醫堂工程……“十四五”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覆蓋了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等方面,同時涵蓋了國家、省、地市、縣各個層級。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對重大工程項目的投入會比“十三五”翻一番。
02
布局一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
“加強中醫藥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守住中醫藥傳承的根脈。”李昱介紹,“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中華醫藏》編纂出版項目的實施,推進中醫藥古籍文獻的調查、保護和研究工作。同時,我國將在中醫理論、中藥資源、現代中藥創制、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慢病以及婦科、皮膚、免疫等優勢病種和針灸以及其他非藥物療法等特色療法,建設10至20個國家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創新網絡;依托中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建設30個左右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
03
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十四五”時期,如何為民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蔣健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著力推動建立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實施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啟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推動省域、市域優質中醫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據悉,為筑牢中醫藥服務“網底”,我國還將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加強中醫館建設,在中醫館提供中醫治未病、醫療和康復服務,推廣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和適宜技術。
中西醫結合是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重要經驗。蔣健介紹,“十四五”我國將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等逐步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形成“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的診療模式;鼓勵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
此外,盧國慧介紹,“與‘十三五’相比,‘岐黃工程’的項目數量、培養人員規模及投入都將大幅增加。”“十四五”期間,將著力在完善培養模式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快提質增效。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再建1000個左右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力爭實現縣級中醫院全覆蓋,鼓勵中醫藥專家扎根基層、服務百姓,打造一支群眾身邊的名中醫團隊。
浪潮菌說:
政策東風已起,參與者共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產業發揚光大。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宣布:外交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于3月30日在北京聯合舉辦“中醫藥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論壇”。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將發表視頻致辭。
新浪潮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監管部門在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努力,企業也在積極求索。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醫藥的發展問題備受關注,不少企業董事長都提交了相關提案來促進行業發展。兩會聲音|關于中醫藥振興發展,直企“老板”們這樣建議
成都通靈中藥飲片精選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蔡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市場發生變化,企業也在積極轉型加以應對,加快產品升級并持續開發新渠道,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也向中醫藥張開了懷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中藥材出口量為13.20萬噸,同比增長8.1%;出口額為65.61億元,同比增長23.3%。在全球疫情下,中藥材出口量額齊增。究其原因,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被證明具有明顯療效,中醫藥出口也隨之增加。
可喜可賀的是部分中醫藥產品在國際上取得了“藥品”的身份證。2016年1月15日,天士力現代中藥丹參膠囊正式通過荷蘭藥品審評委員會的植物藥注冊批準,是天士力中藥品種在歐盟主流醫藥市場取得的首個治療性藥品證書。除了上市資格認證,天士力也通過其他方式在推進中醫藥的世界化。
以嶺藥業已有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其中通心絡膠囊進入了越南國家醫保目錄,是海外醫保目錄的首個品種。2016年3月,連花清瘟膠囊獲批在美直接進行Ⅱ期臨床研究,成為我國首個進入FDA臨床研究的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中藥,也是全球首個進入FDA臨床研究的大復方中藥。2016年9月,連花清瘟膠囊美國Ⅱ期臨床研究在弗吉尼亞州正式啟動。2021年1月14日,以嶺藥業收到由烏茲別克斯坦衛生部核準簽發的藥物注冊批準文件,連花清瘟膠囊正式在烏茲比克斯坦上市。
中醫藥國際化的探索之路也一直在拓展。美東時間2021年3月23日,大自然藥業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UPC”,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中成藥第一股,也是2021年來第二家登陸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中醫藥企業。自2020年8月遞交招股書以來,大自然藥業備受中醫藥領域參與者關注。其原因在于,大自然藥業的上市不僅落定了“納斯達克中成藥第一股”的光環,也讓成功登陸美股的中醫藥企業隊伍增加到了6家。
據了解,自2004年始,已有十余家中醫藥企業嘗試登陸美股。有些企業歷經多年仍然未果,也有部分企業已經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是《十四五規劃》在中醫藥領域的六大發展重點之一。政策東風已起,接下來,就需要市場參與者們的共同努力了。
文字:新浪潮綜合新華社、科技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