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解析!從“十四五”規劃綱要,看清我國大健康的未來
日前,中央人民政府網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十四五”規劃綱要)。作為指導中國今后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開啟了我國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全文集中在兩個章節提及醫療衛生健康領域內容,各類與百姓民生有關的規劃亦著墨頗多。
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強化基層公衛體系、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
任務已下達,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起看看“十四五”規劃綱要里與大健康息息相關的那些“要點”。
新機制:醫保籌資方式要調整
醫保制度改革是破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路徑比較清晰,依然是“健全全民醫保制度”。
根據國家醫保局數據,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隨著覆蓋的人群和疾病越來越多,新階段醫保改革面臨的問題是:未來醫保資金如何籌集?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告訴記者,尋找“十四五”時期基本醫保待遇調整機制,是下一步工作重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我們總希望醫保承擔更多責任,那么未來籌資機制肯定要做出動態調整。”朱銘來說。
除此之外,未來醫保工作將更強調公平性,以做到同人同待遇。
新行動: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
立足于我國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現狀,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加強公共精神衛生體系建設刻不容緩。“十四五”規劃綱要在第五十五章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的第一節就明確,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在接下來社會關愛服務行動的部署中,“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到,將在精神衛生服務能力不足的地區建設100個左右的精神衛生福利設施。為困難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集中養護、康復服務。
“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的患者往往會有很強的病恥感,難以和人言說那份說不出的痛。”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認為,未來大眾對心理和精神問題的認知還需提升,尤其要將社會心態培育重視起來。
新挑戰:將“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54億,占總人口比例1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占總人口的12.6%。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對此,“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及時做出回應,明確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在第四十五章“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規劃綱要明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重點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多措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這一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所體現,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其中的“醫養康養”,是從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出發,將養老和醫療資源的有機整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表示,國家還需進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同時在預防保健、及時診斷、護理康復、中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方面建立連續、綜合和系統的完整體系。
除此之外,“十四五”規劃綱要還將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新趨勢:中醫將發揮更大作用
《規劃綱要》明確,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加強中西醫結合,促進少數民族醫藥發展。建設中醫藥科技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保護和產業發展。強化中藥質量監管,促進中藥質量提升。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據統計,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共有超7.4萬人使用中醫藥,占患者總數的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同時顯示,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癥狀,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從抗擊新冠疫情中不難看出,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深度參與患者救治工作,彰顯了特色優勢,成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因此應該完善相關醫療衛生制度,為以后做好每一次疫情防控提供借鑒和幫助。有專家表示,中醫藥正在迎來發展的好時代,大家愿意用中藥,敢用中藥,在這方面中醫藥從業者要有信心,但不能盲目自信,要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各方也都要發揮好各自的力量,尤其是政府要做好監管。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與大健康相關的內容頗多,除上述內容之外,還有以下諸多亮點。
強化醫藥健康領域戰略科技力量
聚焦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
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嚴防嚴控藥品安全風險,構建藥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完善藥品電子追溯體系,實現重點類別藥品全過程來源可溯、去向可追。穩步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制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抽檢和監管執法,強化快速通報和快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