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妝地圖”發布,成分黨崛起!
山東boy們最熱衷“面子工程”?
雙十一臨近,美妝護膚品消費又開始成為小姐姐們熱搜熱議的話題。在這場購物狂歡帶來的“顏值生意”背后,網民的搜索行為也反映了當下年輕人的審美潮流。10月30日,百度聯合時尚COSMO發布《2020中國美妝地圖白皮書》,透過百度搜索大數據揭開各地愛美人士的“美妝護膚秘籍”。
近三年,人們對護膚的關注度開始超越美妝,在審美風格和美妝消費觀念上,不同地區的網民呈現不同的“地域特色”。此外,男性的“變美”意識也逐漸崛起,化妝護膚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孩子們也可以是“精致boy”。
化妝品的“成分黨”崛起
“妝”得好,不如底子好,在越來越多人重視健康的大環境下,網友們紛紛開啟“面部養生”模式。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三年,人們對護膚的關注度開始超越美妝。而90后的護膚達人們也分成了不同派別,其中,“成分黨”日漸活躍,人們不再只看浮夸的廣告語,更在乎產品是否真實“有料”。
“成分黨”一詞已經成為流行語。《美國美妝行業透明度感知評估報告》中提到,72%的消費者希望品牌向消費者主動解釋產品成分的功效情況,而超過60%的消費者希望品牌說明產品成分的來源。
正是這個趨勢,讓市面上出現了不少查詢并解讀化妝品成分的APP,人們查閱成分和所對應的的功效更容易了,也正是這些成分黨的崛起,化妝品產業鏈也隨之變化。小眾產品以成分、配比吊打大牌的現象屢有發生,這一趨勢也不得不讓頭部化妝品廠家潛心開發更有效用的產品。
相比較明星示范的用后效果,人們更愿意相信成分所帶來的效果。
正因如此,李佳琦在近期直播時,對某品牌的主要成分進行反復的強調:“富勒烯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抗氧化劑,能夠提高細胞活性”。直播間嘉賓虞書欣聽到介紹后,很快被其成分富勒烯吸引。在短短的15分鐘中,李佳琦爆賣了7萬盒。
不得不說,科學護膚的時代來了,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皮膚尋找合適的產品。根據數據顯示,在各大成分中,美白利器“煙酰胺”高居熱搜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在抗老方面表現突出的“視黃醇”和“玻色因”。
除此之外,精準護膚也成為了一種趨勢。曾經備受矚目的“一瓶多效”的產品已經不再風靡,純粹有效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美白的專注美白,抗衰老的專注抗衰老,祛痘的專注祛痘,更甚至“祛痘”打敗“防曬”和“保濕補水”,成為2020年網友們最熱搜的護膚話題。
由此可見,參數和成分逐漸成為大眾判定化妝品優劣的標尺,化妝品行業將向更加細分的方向發展。針對于每個護膚步驟的王者成分,也將更受重視。
可以預知,未來的消費者將更加注重產品本身,“成分黨”群體也將逐漸龐大。這是消費者消費理念的升級,也是新品突圍的一個重要方向。有的品牌甚至依靠一兩款“能打”的產品,實現了逆風翻盤。
年輕人開始熱衷醫美項目
曾經的我們,或許只需咬咬牙豪置一瓶貴婦面霜,就可以掌握“青春密碼”,但是如今,如果你的臉上沒挨過兩針水光、肉毒,沒有吃過熱瑪吉假探頭的苦,不僅是“都市麗人”失格,恐怕連進名媛群拼單都夠不到準入門檻。
近年來,安全系數較高的醫美項目開始受到熱捧。數據指出,能夠提拉緊致皮膚的“熱吉瑪”成為今年愛美女性的關注焦點,“光子嫩膚”和“植發”則分別位列二、三位。
當你以為熱瑪吉是35歲輕熟女專屬時,24歲的女孩們已經早早開始凍齡。2019 年中國醫美消費者平均年齡 24.45 歲,90 后成了醫美的主流消費者。其中,非手術類的面部年輕化項目——即抗初老項目,較上一年激增 92.64%。
即便還沒到30,但每個年輕人都常常喟嘆,“青春易逝”,只有靠每個月定期的光子嫩膚和每年一次的熱瑪吉才能勉強握住青春的尾巴。
這些動輒上萬的醫美項目,除了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敢于“嘗鮮”醫美項目外,成都、杭州、武漢等新一線城市均對醫美有所關注。
在當下,醫美已經不是一個陌生名詞,醫美市場也已經成了一塊大蛋糕。根據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受監管的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在 2018 年達到 1,216.7 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在 2023 年達到 3,601.3 億元人民幣。
“他經濟”異軍突起成抗脫發主力軍
當代年輕人不止女性對顏值有追求,男性同樣如此。
與以往的“糙漢子”形象不同,越來越多男性開始注重護膚和美妝。據數據顯示,山東男性在顏值上最“下功夫”,江蘇、廣東、北京、河北男性也不甘落后,躋身最熱搜美妝相關內容的Top10城市。
除此之外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脫發逐漸變成每個“社畜”都繞不開的話題。相較女性,男性是更易受脫發問題困擾的“重災區”。
在智聯招聘公布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中,有數據表明,超過7成的職場人正在受到焦慮的困擾。
遭受職場焦慮的人,通常因為工作上的一些事,感到心慌、煩躁、郁郁寡歡,甚至整夜的睡不好覺。
身為一個打工人,職場的壓力確實很大,初入職場、工作瓶頸、步入中年、挑戰新領域、被上級打壓等等,職場的不同階段,焦慮都有可能找上我們。而正式因為這些壓力促成了一個職場禿頭的公式:職場壓力+熬夜解壓=脫發。
對于脫發困擾,大家開始關注植發。報告顯示,重慶男生力壓北上廣深,高居最關注“植發”相關內容的榜首。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則分別位列第二至第五位。
脫發以前是中年男人的硬傷,而現在變成了年輕人的日常。在熬夜,飲食,心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加速了雄脫朋友的脫發步伐。以前在地鐵看到地中海的男性,都是四五十歲的大爺,現在很可能是中關村工齡剛滿一年的程序員。報告指出,90后成為關注“植發”第一人,肩負家庭重擔的80后和備考壓力較大的00后緊隨其后,普遍顯示出對植發的高關注度。
雖然“三觀跟著五官走”是句調侃的玩笑,卻真實反映出大眾對美的重視。而無論性別、年齡、地域,每個人在追求美的路上都有權保持自己的特色。百度“中國美妝地圖”正通過對大數據的解碼分析,展現出了國人追求美麗的多元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