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萊的暗礁
一方面是業績的停滯不前,2018年創下的全球49億美元的凈銷售額目前看起來難以有效突破,尤其是季度環比增幅躑躅不前,以及中國區銷售占比暴降;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對于直銷企業的監管趨嚴,康寶萊雖然已經在美國就相關指控達成和解,但如何在監管框架內實現快速發展,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1
光鮮財報下的暗影
9月底,康寶萊公司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當季康寶萊實現凈銷售額1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6%。
但康寶萊在中國這一關鍵市場的表現難言好轉。
在2017-2019的三年間,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分別為8.859億美元、10.076億美元和7.52億美元,在康寶萊全球凈銷售額的占比分別為20.13%、20.58%和15.42%,下降趨勢明顯。
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為1.899億美元和2.095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4.6%和16.11%,距離2017年、2018年的高點依然相去甚遠。
季度環比的軌跡與之類似。
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至今的四個季度里,康寶萊的凈銷售額分別為15億美元、12億美元、13億美元和13億美元,增長曲線尚未恢復到去年三季度的高點15億美元。
考慮到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而中國成功地控制了這一疫情,并且將會是唯一在今年實現正向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康寶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表現,將會直接影響其全球的市場表現。
就當前情況而言,康寶萊在短期內還很難恢復到其在中國市場2018年的銷售高點,這意味著新的發展風險。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對于直銷企業的監管趨嚴,康寶萊的“模式”是個懸念,二是康寶萊在美國的法律訴訟為了達成和解,支付了巨額罰款。
2
康寶萊的巨額罰單
自從2018年底那篇與權健有關的行業事件之后,保健品行業就開始了一場為期100天的整頓風暴,康寶萊在這種壓力之下,也難以獨善其身。
季度業績數字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
2019年第三季度,康寶萊在中國的凈銷售額為2.087億美元,同比大跌21.7%,到了四季度情況有所好轉,凈銷售額為2.059億美元,但是同比跌幅依然高達15%。
康寶萊也在財報中承認,由于受到相關整頓行動的影響,2019年第一季度的凈銷售額下降了29%。
這對在中國市場正處于上升勢頭的康寶萊來說,不啻于當頭一棒。
但這還不是全部。因為更加危險的是法律風險。
2020年8月底,康寶萊正式同意支付多達1.23億美元,以了結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康寶萊在中國市場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的行賄行為和偽造賬目逃避監管處罰的指控。
根據路透社2019年的報道,美國司法機關對于康寶萊前中國區總裁李延亮和其直屬下屬楊宏偉的指控集中在策劃賄賂和規避會計準則,因此違反《反海外腐敗法》。
相關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李延亮卸任之前的十年間,楊宏偉負責的外事部門報銷的“招待和送禮費用”高達2500萬美元,這被認為是一個長達十年的賄賂計劃,而該部門負責人楊宏偉的頂頭上司就是李延亮。
這個官司是否還會出現新的情況,沒有人知道。
此前在2019年9月,康寶萊還支付給SEC2000萬美元罰款,因為后者認為其在中國開展的業務對投資者進行了虛假陳述,具體包括在2012-2018年間,康寶萊都在定期報告中告訴投資者,中國允許直銷,但禁止多層次營銷,為此公司采取了“其他商業模式”,但SEC認為康寶萊所謂的“其他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多層次營銷”,卻未披露相關信息,為此對康寶萊罰款2000萬美元。
3
變化莫測的未來
盡管在中國市場,康寶萊已經是持牌的直銷大鱷,但正如SEC所言,直銷和多層次營銷的區別,一直處于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地帶,“涉嫌傳銷”是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在產品層面,康寶萊的產品在功效宣傳以及對于經銷商不斷鼓吹快速致富方面,也難以劃出一道明確的界限。
按照康寶萊中國區董事長鄭群怡的說法,康寶萊去年底就在加速導入新品的同時,聯手騰訊啟動了數字化轉型,但從今年前兩個季度凈銷售額環比并無明顯改觀的情況來看,這些利好要轉化成具體業績,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但致命的黑天鵝在于新冠疫情。
在2020年二季度,康寶萊在全球實現了13億美元的凈銷售額,其中北美市場和歐洲中東非洲市場貢獻了其中的大頭,增幅分別達到了38.7%和14.2%。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的第二波重災區就主要發生在上述地區。
其中美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新冠疫情感染國,累計確診超過760萬例,而歐洲在短暫解封后,近期疫情反彈的風險大大增加。
換句話說,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康寶萊都面臨著相當大的業績壓力,以及變化莫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