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團大戰”到“尸骨累累”:社交電商虛假繁榮背后引思考
隨著紅利將盡,獲客成本攀升,如今社交電商從“青年”逐步邁向“中老年”,盡管社交電商憑借社交網絡進行引流的商業模式在中短期內為社交電商的高速發展提供了保證,但這種模式的創新并非難以復制,無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壁壘。
而另諸多社交電商難以克服的就是集體染上“傳銷病”,而在接連曝雷的負面新聞影響下,方興未艾的社交電商被蒙上一片陰影。
盛極之下的“千團大戰”
去年2月,國美宣布推出“國美美店”,以社交玩法為基礎,店主驅動為核心,主打拼團團購玩法,正式切入社交電商領域。無獨有偶,不久前,京東在其組織架構調整正紅新成立社交電商業務部,將社交電商業務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再算上蘇寧的“蘇寧拼購”、阿里的“淘寶特價版”,隨著一眾電商巨頭的紛紛入局,社交電商領域儼然已經是一片“千團大戰”的態勢。
而據《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20605.8億元,同比增長63.2%;用戶人數達到5.12億。可以說,社交電商已成為僅次于自營電商、平臺電商的"第三極"。
巨大的市場體量吸引著各路“神仙妖魔”的紛紛慕名而來,除了像上面提到了的國美、蘇寧,傳統零售大佬阿里、京東們肯定也不會錯過,掌握著渠道、流量且一直有著一個“電商夢”的騰訊當然也不會落下。社交電商的本質是基于社交媒體或支持社會互動的網絡媒體,通過客戶參與推動在線購銷產品和服務的電商模式,其在互聯網極度發達今年能成為電商銷售的主流模式并不會讓人感覺意外,而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擁有體驗式購買、用戶主動分享、銷售場景豐富等獨特優勢。
不可否認,社交電商已經成為目前零售行業的一匹“黑馬”,也是消費市場最主流的消費模式。
社交電商為何“尸骨累累”?
今年7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則讓社交電商擁有以前難以挺直脊梁的政策支持。意見明確支持四大類十五種新業態和新模式。意見明確鼓勵發展新型個體經濟,要求各部門降低個人線上創業就業成本,大力支持社交媒體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問題。
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虛假的繁榮,其背后則是暗流涌動。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如今的社交電商面臨3大問題:
第一、行業尚無標準。作為全新的商業模式,社交電商的行業標準尚在建立過程中,確實存在著較大的"灰色地帶",給部分不法經營者鉆了空。
第二、中小型社交電商實力不濟。社交電商作為電商的本質,對供應鏈管理、流量推廣、用戶運營、物流配送都有極高要求,一旦經營不善、過度擴展,就會發生資金鏈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小B用戶提現困難、占用用戶資金等嚴重問題,造成平臺破產乃至發生平臺經營者跑路等現象。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疫情防控、消費者收入預期下降等不利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社交電商平臺將經不住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作為一個全新的賽道,社交電商領域也將如前些年的"千團大戰"一樣,堆積出"累累尸骨"。
第三、動機不純,行之不遠。許多社交電商都是由微商轉型而來,以思埠集團吳召國的未來集市為例,此前就游走在法律的“邊緣”,沒有進出門檻以及標準的社交電商自然成為微商企業轉型的首選。此外,2019年社交電商領域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問題、拉人頭、傳銷、虛假宣傳、霸王條款退款難且款項未及時退回、貨不對板、售后服務差、久未發貨等八個方面,此類詬病同樣也出現在微商領域。
對此,相關人士表示,社交電商業跟中國絕大多數創新發展的市場一樣,“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屬于行業常態,隨著中國電商十多年的發展,電商增速從2014年至2018年間35.1%的年均增速,正在逐步減緩,存量市場已經被挖掘殆盡之時,電商想要進一步發展,只能期待尋找新的發展模式作為突破口。
行業規范將成為監管常態
中新觀察注意到,社交電商此前備受媒體爭議的涉嫌傳銷行為也在今年得到了監管部門的“回應”。
如今年6月10日,湖南省漢壽縣人民法院對杭州迅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酷梨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云庭網絡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因涉嫌傳銷被凍結3000萬元。漢壽縣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據此,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凍結上述公司在支付寶公司開立的結算賬戶內的資金3000萬元,而杭州迅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的運營公司。
截圖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8月26日,社交電商“粉象生活”運營方杭州粉象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賬戶。除了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賬戶之外,社交電商“素店”運營方浙江素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因組織策劃傳銷案,被湖州市吳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0萬元。
此外,中新觀察通過檢索發現,閨蜜團、喜團、肉團、嗨團、傳奇今生、蜜芽plus、蜜源、有品有魚、京小店、高傭聯盟、云貨優選、嫲嫲團、花生日記、東小店等多家平臺涉嫌觸碰政策紅線。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高速發展的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并沒有迎來預期的有序與規范。一些社交電商平臺的分銷商與代理商群體魚龍混雜,售價虛高,假貨、次品充斥市場,售后體驗差,乃至涉嫌傳銷、暴雷跑路等行業亂象頻出。但與此同時,進入行業賽道較早、有自身供應鏈優勢以及技術積累的平臺,依靠產業資本、戰略投資者的特殊資源,正在快速進行行業卡位并逐步建立了規范的行業標準,形成了強者恒強的商業資源聚集效應。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