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拼GIRL」獲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搭建女性社交消費生態
36氪獲悉,社交電商平臺「拼GIRL」于近日完成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大姨媽、好孕媽、藥聚匯平臺聯合投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拼GIRL小程序的供應鏈能力升級、用戶服務體系完善、技術構架、團隊搭建等方面。
拼GIRL成立于2018年,目前流量主要來源于股東大姨媽和好孕媽平臺。大姨媽和好孕媽兩個平臺已積累超過1.4億女性和寶媽注冊用戶,總日活約600萬。這樣的女性用戶基礎為拼GIRL精準尋找目標團長,建立長期輕創業合伙人線上招募路徑和低成本的流量池提供可能。
(圖片來自拼GIRL)
社交化和信息碎片化成為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拼GIRL創始人王含認為,用戶越來越傾向在具有人情味和互動體驗的交易場景中消費,比如直播場景。傳統社交電商更多運用多級分銷分潤體系,增量主要依托微信的人脈連通。而真實的社交需要具備信任基礎,通過真實消費體驗帶來的精準推薦,最終產生更高的消費轉化率和口碑裂變效果。
另外,過去的社交類電商大多主打下沉市場,一二線用戶除了參與大型平臺的直播等社交類購物功能外,在體驗社交電商方面還有很大空白,空白為新平臺帶來機會。
大姨媽和好孕媽平臺的女性和母嬰用戶年齡在14-40歲之間,收入較高,主要居住在一、二線城市,是網購、出境旅行的核心人群,也是個人和家庭消費的決策者。拼GIRL從這部分用戶池中篩選KOC聚合其私域流量,形成活躍率高、交流頻繁的社群體系。同時幫助流量主在不損害社交氛圍的前提下形成穩定的變現能力。
對比其他電商平臺,拼GIRL社交消費生態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基于真實社交關系,形成信任體系
王含介紹說,在多級分銷模式下,成本增加,產品價格優勢不明顯,團長賣貨難,無法避免的向拉人頭發展,偏離賣貨初衷。同時,消費者對朋友圈賣貨形成抗拒感,團長進一步吸引增量的阻礙越來越大。拼GIRL借用微信群和小程序的社交性,鼓勵用戶社群當成分享、吐槽、逛街、售后、砍價、拼團的場合。群內設置專屬客服,為團員解決購物問題,提高線上購物的愉悅感。
平臺電商的購物邏輯是用戶主動搜索,俗稱人找貨;社交電商的購物邏輯是靠團長推薦,俗稱貨找人。拼GIRL目前兩種模式的交易額各占50%,也就是說通過前期團長對產品、對平臺的推薦,有一半左右的訂單是自發購買產生的習慣性消費。
增加供儲備,建立供應鏈端優勢
除了服務模式,品質和價格也是建立信任的關鍵,而支撐起品質和價格的是供應鏈體系。王含表示,拼GIRL在前期為大姨媽搭建生活消費場景的過程中,積累了包括母嬰用品、美妝護理、3C廚電、食品生鮮等10個品類、300+品牌、5000+SKU的品牌授權銷售或總代級優勢價格供應商構成的供應鏈體系。
拼GIRL現有自營產品序列覆蓋平臺合作伙伴的商品、用于口碑裂變的自營生鮮日用品,和自營跨境海淘商品。區別于采銷驅動。拼GIRL更看重社群里的用戶需求,產品和服務基于用戶需求進行升級完善。目前平臺自營產品銷量占比超50%,平均下單轉化率超過30%,用戶平均活躍周期超過24個月,單群年均交易量約30萬。
靠口碑裂變獲得增量,賦能B端創業者
區別于打雞血式的培訓體系,拼GIRL希望通過賦能供應鏈(找到好貨)+形成專業性(理解消費者)+好價格獲得用戶增量,以口碑形成裂變。私域流量的KOC和KOL在具備專業性后成為最好的團長人選,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為樣板,分享復制到社交圈,轉化力更強。
平臺“用團長積累團隊積分為團員兌換福利”的模式將平臺、團長、團員綁定起來,另外每周設置新品試用和專家講解活動,由團長對新品進行測評;每月組織線下體驗會,邀請核心團隊到原產地直播生產流程。據介紹,拼GIRL團員一般在進群后一周左右形成消費習慣。團長不需要在朋友圈刷屏賣貨,不用發展下線成員。
(圖片來自拼GIRL)
疫情期間,出境游遇冷,短時間內可能難以恢復。用戶對全球跨境商品的需求轉移到線上。拼GIRL小程序再上線一個季度后開始申請跨境電商平臺備案、跨境電商備案,并和各地保稅倉打通,同步設立拼GIRL香港子公司,Q2在合規的前提下上線了自營海淘板塊。
目前拼GIRL跨境商品SKU約3000多個,以直郵為主。據王含透露,團隊近期正在和國內具備全球貿易拿貨能力的頭部公司和地方保稅倉合作升級拼GIRL海淘板塊。
團隊方面,CEO王含擁有多年生鮮食品供應鏈經驗,曾主導投資北京二商集團健立科技有限公司改制(現為首農集團二級公司);COO許洋曾任鴻溪源投資COO和寰球汽車傳媒集團編輯部主任。CTO王建擁有超過10年電商行業經驗,曾任酒仙網B2C技術總監。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