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摧毀一個利用\"國學項目\"騙人的傳銷組織
投資“國學小鎮項目”可獲高額回報?錯了,這是披著“國學外衣”的一種傳銷!近日,山東省曲阜市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組織、領導傳銷組織案。這次,傳銷組織換了個“馬甲”,打著發展文化產業的幌子發展會員,又有不少人上當,傳銷資金高達170余萬元!
2017年4月,張江結識了夏天明和王靜,三人一拍即合,決定策劃運營國學小鎮項目,并在互聯網上建立“國學小鎮”網站。三人分工明確,張江是項目負責人,夏天明擔任團隊長,王靜靜負責宣傳推廣。他們向前來咨詢的群眾承諾,只要投資,就會有分紅。
根據國學小鎮項目的規則,個人投資3000元到60萬元會成為不同級別的會員,可以同時獲得靜態和動態兩種收益模式。靜態收益是通過網上平臺獎勵會員投資金額的3倍積分,1積分相當于1元錢,每天釋放積分的0.9%。動態收益則是會員介紹他人參與項目投資,可以獲取提成獎勵。
此外,當會員發展“下線”投資總金額達到50萬元、800萬元時,還會額外獎勵10萬元買車首付和現房一套。投資總金額達到3000萬元,則可以成為項目股東,擁有項目盈利3%的加權分紅。高額的回報和字字懇切的煽動讓不少群眾怦然心動。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張江等人對項目內容本身的介紹少之甚少,國學小鎮項目似乎只是一個披著“國學外衣”的高收益銀行。
陳女士是從朋友那了解到這個項目的,得知投資收益比銀行存款高出許多,就去考察了一番。夏天明熱情接待了她,安排王靜帶他參觀項目進展,觀看張江的講座。幾天下來,陳女士對項目的好感徒增,覺得眼前的公司不但實力雄厚,前景、收益也都近乎“完美”。
“這么多人都投資了,總不能一個明白人都沒有吧!”懷著這樣的心理,陳女士陸陸續續投入了近3萬元,并介紹親戚朋友參與投資。
其實,國學小鎮項目其本質就是傳銷,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從而維持騙局的繼續進行,而不是真正通過投資或消費來得到利潤、增值來回報會員。果不其然,半年后,平臺返款中斷,直至此時,會員們才意識到上當了。
截至案發,該國學小鎮項目直接或者間接發展會員80余人,層級超過三層,傳銷資金數額達170余萬元。
經曲阜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近日,曲阜市人民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張江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夏天明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王靜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檢察官提醒,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對社會的危害性非常大,非法傳銷活動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和群眾性,被喻為“經濟邪教”。無論哪種形式的傳銷,創始人和組織者往往利用投資者貪婪、從眾等弱點,許以高利益、高回報,并打著無風險的口號,甚至披上慈善、愛國、國學文化的外衣,讓投資者喪失警惕,盲目跟風。參與者多數對法律無知,內心貪婪,以為自己不會成為最后那個接盤者。檢察官提醒大家,要增強法律意識,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落入傳銷陷阱。(宋秀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