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生態農業成果為健康中國注入“土”動力
在全球土壤健康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一場關乎人類未來的學術盛會引發各界矚目。以“土壤與人類健康”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蓉落幕,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作為核心主辦方,聯合中國土壤學會健康工作組、科普工作委員會,集結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日本土壤科學學會會長藤原徹等20余國專家,共商土壤治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破局之道。會上,安利重磅發布《菊花有機種植體系》,并宣布啟動“沃土計劃”公益行動,為全球土壤治理與健康農業轉型提供科學路徑。
土壤健康危機迫在眉睫 安利倡導有機種植新范式
當前,全球約33%的土壤因侵蝕、污染和化肥濫用面臨退化,直接影響食物鏈安全與人類健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指出,土壤是食物營養的源頭,其質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安利通過長期科研實踐,探索出一條以有機種植為核心的土壤保護路徑。會上,安利聯合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浙江大學共同發布的《菊花有機種植體系》,首次提出覆蓋土壤改良、輪作休耕、生態防蟲等全流程標準,為提升中藥材品質和土壤修復提供了科學范本。
從田間到舌尖 安利“良種良地良法”筑牢安全防線
作為全球有機農業的先行者,安利在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4個自有及認證有機農場,其獨創的“九大有機種植原則”備受國際認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強調,安利的“良種、良地、良法”體系實現了從種子到產品的全鏈條管控。例如,安利歷時8年培育的菊花新品種“美花一號”,其黃酮類物質含量較普通品種提升30%,成為高營養價值植物原料的代表。與此同時,安利在四川選址建設的新農場,通過土壤健康監測技術確保“零污染”,為“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科技賦能農業 安利“神農系統”引領智慧轉型
面對土壤修復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雙重挑戰,安利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安利科技創新中心總經理韓強介紹,公司開發的“神農系統”整合了7萬+中藥方劑、6萬+植物成分及百萬級疾病靶點數據,通過AI技術優化種植與產品研發。此外,安利建立的植物種質資源庫涵蓋900余個品種,其中304種蓮花、124種菊花為全球稀缺資源。韓強表示:“安利的目標是通過技術突破,推動有機農業從‘小眾’走向‘主流’。”
多方協作共治 安利發起土壤科普全民行動
土壤保護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安利聯合中國土壤學會設立“土壤科普基金”,構建“科研攻關-科普推廣-全民行動”三位一體的保護體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施衛明指出,安利不僅通過有機種植改善土壤生態,還以科普教育提升公眾環保意識。例如,安利在全國開展的“零農殘”技術試驗,將土壤熏蒸與生物防治結合,減少農藥使用量達70%,相關經驗已向中小農戶推廣。
邁向可持續未來 安利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深入推進,土壤健康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戰場。安利憑借在有機農業領域的前瞻布局,正從技術標準制定、種質資源保護到公眾科普教育多維度發力。據透露,安利計劃未來三年聯合科研機構,將《菊花有機種植體系》拓展至人參、靈芝等10余種中藥材種植,并依托“神農系統”搭建全球首個植物基營養數據庫。正如安利科技創新中心總經理韓強所言:“守護土壤就是守護生命線,企業需以‘長期主義’踐行綠色發展。”從一粒種子到一棵植物,從一方凈土到萬家健康,安利正在探索一條科技賦能、生態優先的發展道路,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寫下生動注腳。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