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直銷企業業績整體上揚10% 未來可期
歲月的指針不經意間就撥到了2024年,當我們回頭望去,曾經被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2023年究竟過得怎么樣呢?
2024年初,《知識經濟》雜志對89家拿牌直銷企業2023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與統計,并將每個企業2023年的具體表現以及對2024年的發展展望整理成表格,以供業界參考。該表格分析報告即將推出,敬請期待!
01
2023中國直銷業績上揚10%
我們知道,大家最關注的還是業績,因為數據自己會說話。
2022年底,《知識經濟》雜志發布《2022年度中國直銷企業發展現狀報告》,對89家獲牌直銷企業在2022年的表現進行統計。根據當時的統計,整個中國拿牌直銷企業2022年的業績跌落至1000億元的近年最低水平,相較于2017年度的2180億元下跌54.2%。2017年和2018年是中國直銷業績的最高點,基本持平。而從2019年開始,中國直銷業就相繼迎來行業整頓和3年疫情,市場全面進入下行通道。在這個下行期間,中國直銷企業面臨著市場之外的多方面敏感因素,因此本刊也暫停了公布中國直銷企業每年的具體業績排行榜,僅粗略統計整體業績和業績分布區間,供行業參考。
本次,《知識經濟》雜志再次對89家拿牌直銷企業2023年的業績情況進行了粗略統計。結果顯示,89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業績總計約1100億元,相較于2022年的1000億元上漲10%。
注:因大部分直銷企業均未公開公布企業業績,以上統計僅供業界參考,企業具體業績請咨詢相關企業獲取。
在企業業績分布區間里面,有3家企業業績超過100億元大關,行業幾家巨頭型企業開始止跌上揚,特別是安利(中國)已經實現連續三年、每年平均7%的增長,給行業復蘇帶來極大信心。
而在50-100億區間,僅剩一家企業,意味著除了行業三巨頭之外,曾經動輒近百億的內外資各大豪門均已退出強勢地位。
在30億-50區間,僅有5家企業,這里面有外資骨干企業中的業績穩定者,也有內資企業中的脫穎而出者。
10-30億元的企業有12家,所有進入“10億元俱樂部”的企業有21家,占拿牌企業總數的23.6;占尚在運作直銷業務的企業的28.8%,不足三成。
有20家企業業績在5-10億元之間,這里遍布著大量在這個行業有所成的骨干企業。雖然很多企業都遭遇了業績的大幅下滑,但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穩定了陣腳,正努力恢復市場元氣。
1-5億元的區間擁有數量最多的26家企業,他們是還在行業迷霧中摸索的大多數。如果他們心夠定,這個業績也能維持最基本的運作,在穩扎穩打的基礎上在謀求更好的發展。他們是這個行業的有生力量。
還有6家業績不足1億元的企業,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企業,往往因為經歷過什么大事件才淪落成今天的模樣,市場沒有停,也沒有怎么動,在默默舔舐傷口中等待著新的機遇。
最后,還有好當家、綠葉、圃美多、云尚、康恩貝、東阿阿膠、華林、福瑞達、寶麗、三株福爾、愛茉莉、隆力奇、哈藥、以嶺藥業、金士力佳友、中脈等16家企業基本沒有開展直銷業務,占獲牌企業總數的17.89%。這些企業里面大部分都不是專門的直銷企業,部分外資企業對中國直銷淺嘗則止,還有很多內資巨頭是沒吃到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騷,其他的則是因病傷退,留下無限唏噓。
02
行業巨頭引領業績反彈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雖然中國直銷行業仍然阻力盤桓,但對于行業巨頭來說卻動力勃發。行業巨頭們是一個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定程度上引領著行業的未來。雖然對比曾經各家巨頭的至高時刻還有距離,但從他們的戰略及舉措中,能看到持續扎根行業的決心以及不斷順應時代、創業者、消費者需求的創新變革。
2023年,安利業績增長6%,實現連續三年增長,這背后是安利長達7年的戰略耐心。十年前的2013年,安利業績曾達到過293億元的階段性高點,此后持續下滑長達7年,終于在2021年重回增長軌道。盤整期的安利主要利用大健康戰略轉型以及創業者主導的社群模式。結合成功經驗,順應“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國家戰略方向,2023年安利宣布啟動從“大健康”到“美好生活”的戰略升級,安利的“美好生活之花”開始綻放。
無限極的2023年也是一個新起點,這是無限極而立之年后的第一年。站在新使命、新理念、新品牌的背景下,無限極用一串串數字刷新紀錄:風風火火舉辦了500場線下品牌活動;發布了70款新品;升級了15個城市的體驗中心;業績回暖,突破百億大關。
完美在2023年業績終于止跌。這一年,完美業務重點可以用三個字概括“穩、聚、燃”:穩人心,穩政策,鼓勵經銷商抵住誘惑,沉下心做事;聚焦完美,聚焦直銷,聚焦大健康;品牌年輕化,助力年輕人,讓市場燃起來。2024年將是完美30周年慶典,在這一重要的節點上,完美已開始多措并舉,力保業績持續穩住。
正是因為三巨頭的集體力挺,中國直銷才穩住了基本盤,有了機會重拾行業發展信心。
03
修例風聲引發熱望
2023年中國直銷行業最為關心的事莫過于《直銷管理條例》修訂。
2023年3月2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價監競爭(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工作會議召開,指出將“推動有關直銷條例修訂”作為2023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3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直銷企業圓桌座談會指出,要堅持監管與發展并重原則,切實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直銷企業依法經營。
5月22日至23日,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調研組在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了市場監管系統直銷監管工作座談會,主要探討了條例修訂的重點與核心、直銷監管的重點環節、直銷監管的難點痛點堵點、直銷監管與發展的關系、直銷線上經營監管面臨的挑戰等方面。
8月7日至11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開展條例修訂立法調研,對直銷監管核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行業普遍認為,這次會議是《直銷管理條例》能夠重啟修訂的重要信號。
9月21日,在珠海舉辦的“推動直銷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活動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目前,《直銷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啟動,破除制約直銷業高質量發展的法規制度性障礙,為直銷企業營造寬松友善的法治環境,已邁出堅實步伐。”
現行《直銷管理條例》自2005年12月1日施行至今已19個年頭。在2023年一連串的修例風聲之下,整個行業都在期盼綁在頭上的這一緊箍咒能有所改變。
雖然現在業界對修例能否快速落實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很多人表示難以樂觀。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直銷監管政策和市場現實嚴重背離的事實終究必須得到解決,這件事必須有人去推動,哪怕最后解決的方式并不是以“修例”的方式,但推動修例本身就是往正確的方向上邁進了一步,因此值得業界去推崇和配合。
04
行業發展乍暖還寒
2023年,隨著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國家的各個角落都響起了復蘇的腳步聲。經濟的齒輪開始重新轉動,市場的脈搏也逐漸恢復了活力。在這股復蘇的潮流中,中國直銷行業展現出了其獨有的堅韌與頑強。它不僅在逆境中屹立不倒,更在挑戰中尋求突破,成為了經濟復蘇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這一年,首先是萬象更新的一年。我們欣喜地發現,沃德、克緹、東方藥林這樣沉寂多年的企業相繼重返直銷市場;地處偏僻的琪爾康、康美來,靠自己的力量逐漸扎下腳跟;曾經輝煌過的美羅國際、佳萊科技在困境中堅持行業底線,以退為進;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東方紅航天、金訶藏藥也找到了自己的路;自然陽光等企業在直播帶貨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新路子,讓大家意識到行業的創新并無邊界;更不要說由行業門外漢莊巖撐起的未來生物,創造了2023年這個行業最大的發展奇跡。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和系統在近年來苦練內功,不斷打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陸續呈現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可喜。這份成績單不僅是對他們過去付出的最好回報,更是對中國直銷行業未來發展潛力的有力證明。
然而,正如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從疫情中走出的世界萬象更新,中國直銷來到一個新的起點,但因為前期環境造成的后遺癥,社交電商帶來的沖擊,以及行業惡性競爭造成的后果,整個行業乍暖還寒。
2023年,整個行業都動起來的同時,也發生了特別多的行業亂象,躁動的牌照市場,無底線的掛靠亂象,短期炒作的分紅制度,最終導致一些企業、團隊和相關負責人深陷泥潭。因此我們也需要看到,在上述10%的增長里面,有多少業績來自于沒有明天的曇花一現?
身處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國直銷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經濟、科技、監管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如同一把雙刃劍,既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提供了轉型和升級的契機。只有那些又能堅持底線和初心,又能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自我革新的企業和個人,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監管部門一直建議廣大直銷企業更應齊心協力,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回直銷口碑,提升直銷的美譽度,為促進直銷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道理就是這么簡單,中國直銷需要證明自己的行業價值,只能靠自己的行動。一味把行業責任拋給別人去承擔,最終的行業成果自然也不會屬于你。
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2024年,全球經濟仍將蹣跚向前。然,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商務部在“2023消費提振年”的基礎上,把2024年定義為“消費促進年”,將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打造更多商旅文體融合消費新場景,營造良好消費氛圍;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擴大綠色消費,促進健康消費,推動國貨“潮品”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推動擴大服務消費,優化消費環境。
作為促進消費的生力軍,我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領悟到了。就在春節前后,很多直銷企業都已經迫不及待地召開了新一年的發展戰略大會,大家紛紛展示了行業深耕的決心以及面對未來變化的恒心。
總之,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
敬請期待《2024年度89家中國直銷企業發展現狀報告》!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