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餐”經濟持續爆發
自2017年中國營養學會提出“全家膳食營養第四餐”的概念以來,“第四餐”就成為了大健康社交零售領域的高頻熱點詞匯。據天貓國際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餐”全網曝光41億次,生意規模躍居天貓國際TOP1;“第四餐”服務的消費者規模已達5000萬,并持續保持高雙位數增長。
實際上,隨著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營養保健需求的持續增長,“第四餐”正在走進越來越多人的餐桌。當代年輕人辦公桌上擺放著各種營養保健品、健康小零食,銀發一族更是將補充膳食營養視為必要習慣,就連為寵物添加“第四餐”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品牌市場上,Swisse、合生元、Life-Space、帝斯曼、葆嬰等國內外品牌紛紛入局“第四餐”,從銀發、女性、母嬰、寵物等多賽道切入,推出益生菌膠囊、奶味益生菌、女性營養包等產品搶占市場。其中,葆嬰推出“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孕婦乳母)”,主打“葆嬰營養第四餐”的健康新理念。
在消費市場與品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第四餐”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1.3~4倍增量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第四餐”用戶平均支出較日本等市場還有2~3倍增長空間;“第四餐”用戶在4億新中產中的滲透率僅為13%,還有3~4倍的增長空間,未來仍是一片增量藍海。
“第四餐”是一類能夠促進健康的食品的統稱,通常是指膳食營養補充類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其他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普通食品。其作用是通過補充三餐中缺失的必要營養素,幫助人體保持營養素均衡。
過去,“一日三餐”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飲食傳統,但隨著國民物質水平的提高和對科學膳食的研究進步,我國對膳食營養的需求逐漸發生轉變,從過去單純的“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再到現在全面升級為“吃得健康”。所謂“吃得健康”,就是在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營養之余,保持營養素攝入均衡,避免“隱性饑餓”。
世界衛生組織將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營養失衡稱為“隱性饑餓”,最常見的“隱性饑餓”包括缺鐵、缺碘、缺鋅、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身體長期“隱性饑餓”,可能會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癥、亞健康等多種慢性疾病。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中國“隱性饑餓”的人口達3億。
“第四餐”的提出正是為了解決“隱性饑餓”問題。根據CBNData調研數據,近三成對營養健康理念深刻了解的消費者已經建立了對“第四餐”營養概念的認知,他們之中約94%的消費者將每天補充保健營養品(“第四餐”)視作一種健康生活習慣。同時,數據顯示,有七成的消費者購買食用保健營養品是為了提高身體免疫力,五成消費者是為了體質調節改善以及日常均衡營養補充。
2023年2月27日,天貓國際聯合庶正康訊在杭州舉辦“2023天貓國際‘第四餐’全家營養大會”,并發布了《2023膳食營養“第四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再次強調了全面普及營養補充劑的必要性和科學性,指出營養“第四餐”可以改善和預防相關人群營養元素攝入不均衡的問題,并表示,基于國民對免疫力需求持續增長,“第四餐”經濟已拉開新的增長序幕。
對于這片增量藍海,白皮書提出,未來有五個賽道值得優先關注,分別是益生菌、新銀發、母嬰營養、全家營養、精準營養。
2.熱門賽道:益生菌
白皮書認為,目前微生態領域是產學研關注的焦點,益生菌則是其中最熱門的賽道。在消費熱情和科學研究的雙重加持下,益生菌市場將開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近年來,益生菌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歐睿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益生菌補充劑第二大消費市場,2022年市場規模近千億元,并且正在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6年有望達1377億元。
直銷領域中也有業內人士向《知識經濟》反饋,益生菌已經成為了當下最受矚目的產品之一。實際上,對于與營養保健緊密相關的直銷企業來說,益生菌產品幾乎家家都有,并且每年都有很多新品面市。
2022年,自然陽光率先推出后生元產品,發布“優萌君益生菌固體飲料”,創新大豆后生元益生菌藥食同源復合配方,維護胃部健康;安利推出“XS營養飲料乳酸菌口味”,添加乳雙歧桿菌CECT8145,主打健康體重管理;完美上市“完美(升級版)一生糖”,成分含有低聚果糖,為有益菌提供養分,避免血糖升高;綠之韻推出戰略新品“黃精發酵飲品”,含有藥食同源的黃精成分,添加低聚異麥芽糖,主打腸道養護。
可以看出,技術升級、品類拓展、成分優化、低糖化等都是直企益生菌升級的主要方向。面對未來益生菌賽道的激烈“內卷”,有專家提出,通過技術創新挖掘新菌株、新功能并善用科學循證的企業,或許能夠擁有擺脫市場“內卷”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3.轉型賽道:新銀發
銀發一族一直是營養保健品服務的重點對象,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天貓國際“第四餐”已經為400萬+名銀發人提供抗衰美顏等保健營養品、OTC及家用醫療等產品服務,預計今年這個數字仍將繼續膨脹。
值得注意的是,1963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生人口數最多的年份,高達2934萬,到2023年,這部分人剛好60歲。這意味著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退休潮”已經來臨,龐大的“新銀發”人群正在快速入局。
天貓國際認為,“新銀發”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身體健康,追求更好的生活;第二,時尚富有,精通數字消費;第三,學歷較高,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因此,“新銀發”的到來不僅會為“第四餐”帶來新的需求增長,而且將促進銀發市場向更多元、高品質轉化。
根據CBNData調研數據,當下中老年人群偏好的保健營養品類中,維生素仍然高居第一,是均衡營養賽道的黃金選手;其次為鈣鐵鋅等元素、輔酶Q10、深海魚油等,均為常見的慢病管理成分;而膠原蛋白、NMN表現突出,則說明“新銀發”對抗衰養顏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長。白皮書認為,抗衰養顏會成為“新銀發”最具潛力的賽道。
前不久,NMN申請食品添加劑被駁回,仍然不能作為食品在國內生產和銷售,只能作為境外功能性保健營養食品、以跨境電商的方式進行銷售。但是,國內對于NMN的關注度很高,也一直在努力推進其合規生產權,一旦NMN在國內進入合規生產銷售階段,很可能改寫國內營養保健品的格局。
4.蛻變賽道:母嬰營養
自2017年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斷崖式下跌,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持續走低,晚婚晚育趨勢明顯。根據數據,2021年全國生育率已低至31.3‰,作為當前生育主體的“90后”“0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為1.54個和1.48個。這意味著母嬰市場的規模紅利時代已經過去,母嬰營養將從數量市場轉向質量和科技市場。
另一方面,“90后”“00后”新生代父母們消費能力強、受教育程度高,育兒理念傾向于自我學習,這也為母嬰營養的需求帶來了新的轉變。
因此,白皮書提出,科學化、精細化育兒理念與新消費需求將成為行業創新的突破口。
自2022年起,不少品牌都陸續推出更細分、更專業的母嬰營養產品。葆嬰推出“維C小星星”“葡萄糖酸鋅咀嚼片(橙子味)”等產品,致力于幫助兒童補充必要的維生素、鋅等營養素,低糖配方也更符合年輕媽媽們的偏好;雀巢母嬰發布能恩系列新品“鉑初能恩3”,添加A2 PRO蛋白組合4、活性益生菌Bb-12等成分,致力于幫助特需寶寶安全轉奶。
在新的消費需求下,新品類、新配方、新成分都已成為母嬰營養市場常見的競爭方向。未來,隨著家庭消費能力的提高和育兒觀念的升級,母嬰營養品或將進入精細化分齡時代。
5.規模賽道:全家營養
白皮書表示,中國人重視家庭,因此,家庭成員之間的健康關注將催化全家營養走向主流,全家營養將成為“第四餐”的有效增量途徑。
CBNData數據顯示,近六成的消費者會為父母長輩購買保健營養品,超40%的消費者會主動為自家小孩“加餐”,甚至家中“毛孩子”的營養補充也不能少。
魔鏡市場情報發布的《2023年618社媒趨勢報告》中也指出,目前保健品的購買逐漸“家庭化”,越來越多消費者在關注自身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考慮其他家庭成員的健康,不定期為孩子、老人購買保健品。
在此趨勢下,不少品牌紛紛推出家庭裝禮盒,嘉康利推出“中秋營養全家福套組”,內含大豆蛋白粉、魚油軟膠囊、益生菌固體飲料、人參綠茶膠囊等;自然之寶推出“家庭裝禮盒”,內含輔酶Q10、24小時維C、便攜分裝盒等;黃金搭檔推出“全家健康禮盒”,內含蛋白粉、護肝片+鈣維生素、氨基酸、紅參阿膠等。這些套裝針對家庭各成員特征,強調不管從產品數量還是產品多樣性上,都能滿足全家營養需求。
6.新生賽道:精準營養
精準營養指借助多組學、可穿戴、影像學、生物信息學、人工智能等多種新技術和新理念,對不同個體提供量身定制的膳食和生活方式干預和指導,更有效地促進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
白皮書中提出,精準營養的研究和轉化是國內外營養健康領域的前沿熱點,也是消費者對于個性化營養的必然追求,尤其是在AI等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加持下,精準營養必將成為新時代的主場。
直銷行業中,漢德森從成立之初就專注于這一賽道,定位“精準健康服務商”,從2021年3月起陸續推出精準健康基因檢測包和定制營養包,通過身體代謝水平、食欲水平等4個大類、30個單項在內的纖體基因檢測項目,實現“一人一案”的精準化定制。
營養包是當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泛精準營養產品,它通過柔性化定制為專屬人群提供特需營養,江蘇艾蘭得執行副總裁夏旭東認為它是“第四餐”的一種直觀表達方式。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營養包只是開始,“目前我國精準營養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未來精準營養、精準檢測、健康監測及個性化健康管理的發展與第三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