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連續四個季度收入下滑
11月1日雅芳發布三季報,由于銷售疲弱,雅芳第三季度收入下跌7.3%至25.1億美元,利潤同比大降81%,降幅遠超預期。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雅芳連續四個季度出現收入下滑,利潤大跌的局面。
如果要為雅芳目前的危機尋找一個借口,那5年前開始的“行賄門”事件再合適不過。2008年,有審計報告發現雅芳向相關機構支付數十萬美元的可疑資金,以獲取中國直銷牌照。在后續調查中,調查人員發現了雅芳向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的官員支付的數百萬美元的問題款項。
拉美市場是雅芳核心的收入來源之一,2010年,超過42%的銷售收入來自該區域。2011年,超過45%的收入來自于此地。
這場至今仍未結束的丑聞無疑影響到了雅芳的聲譽和業績。但丑聞調查不能解釋雅芳業績連續大幅下滑的現狀。據雅芳財報顯示,過去三年中,其全球收入一直處于緩慢增長,而亞太地區收入(尤其是中國業務)一直處在下滑中。2003年,雅芳在華銷售達到24億,此后卻一直在20億左右徘徊,2011年營收更跌到10億元。
正是中國市場的失敗,使得雅芳陷入了增長放緩利潤下滑的處境中。亞太地區直銷業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直銷業銷售達1400億元,安利、完美、無限極分別以267億元、120億元、81億元的營收和21%、14%和47%的增速位列前三名。
比雅芳晚20年成立的安利依托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發展,業績已經接近雅芳。2011年,安利中國收入占全球業務1/3,全球增速為13%;而雅芳2011年增速只有3%,包括中國區在內的亞太市場收入比重僅為8%。
公開數據顯示, 中國化妝品(護膚品)市場2011年整體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市場規模躋身全球第三,且市場銷售額每年保持15%的增速。
顯然在中國這個一派繁榮的市場上,雅芳的問題源于自身。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主任艾家凱認為,雅芳的問題在于渠道模式—即使產品形象下降也是不斷轉換渠道模式的后果之一—每一次渠道轉換都會導致大量產品打折促銷甩賣。
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之前,雅芳在中國市場通過專賣店與專柜等零售渠道進行產品銷售,是一種傳統的零售業經營模式。獲得牌照之后,雅芳在中國區采取了直營專賣店+單層次直銷的發展模式。
在直銷行業,專賣店很大程度上是給直銷業務人員提供溝通和提貨、辦理退換貨的服務網點,其銷售額仍然是建立在專賣店店主所建立的龐大的業務隊伍基礎之上。
其他直銷企業開設店鋪的標準往往是參照店主所帶領銷售隊伍的銷售業績。而雅芳開店標準卻是以“人口半徑”為依據。雅芳專賣店在2004年擴張到6000家,同期安利的直營店為200余家。雅芳向專賣店收取高額費用,要求它們升級為品牌形象店,這些做法導致了雙方的矛盾。
2010年新任中國區總裁宣布全力支持直銷渠道,回到原本擅長的直銷,意圖將“專賣店+直銷”混合模式轉向全直銷模式。
模式的頻繁轉變,令經銷商和雅芳的矛盾進一步激化。6000家直營店自2010年就開始進入轉型,但至今尚未完成。
“政策的左右搖擺,使得雅芳從業者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直銷員,參與的熱情都大受打擊,這對于以人為本的直銷行業是最大打擊。”艾家凱說。
2009年,雅芳中國直銷業績只有25億元人民幣,跌出中國直銷行業前三。2010年4月,前南拉丁美洲地區總經理Rene Ordonez空降中國,開始激進地推行全直銷模式。
但這依然未能止住雅芳在中國市場的頹勢,2010年雅芳在華虧損1080萬美元,成為雅芳全球唯一出現虧損的區域,2011年業績繼續下滑,10億的銷售額已經跌至行業第15名。
2012年3月1日,Ordonez離任,加拿大業務總裁John Lin出任雅芳中國總裁一職。
對于雅芳來說,目前更需要解決的也許是全球層面的管理團隊問題。鐘彬嫻曾經在1999年雅芳股價跌落50%的時候臨危受命,成為雅芳歷史上第一位女性CEO,接手不到一年內,將股價提升了32%。
今年4月,前強生高管Sherilyn S. McCoy 正式加盟雅芳擔任CEO。但外界并不看好—McCoy雖然有在化妝品行業的經驗,但是對雅芳的直銷模式缺乏經驗。
最新的市場傳聞中,雅芳拒絕了香水公司Coty發出的收購要約,稱公司在新CEO帶領下,價值增值會比納入Coty旗下要高。
對于一個有著126年歷史的企業,任何改變都不容易,雅芳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個鐘彬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