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低迷的直銷行業:新零售能否成為破局之路?
近日,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目前我國有直銷企業91家,除去3家不被允許開展直銷業務的企業,還有88家應當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的直銷企業。然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這88家企業中有29家企業在2021年的直銷額為0或不足5萬元,處于停止直銷經營的狀態,企業數量占所有直銷企業的三分之一。該數字比起2020年的25家增加了4家,比起2019年的15家幾乎是翻了一倍之多。而這個數據在2018年,還僅僅只有9家。
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國內直銷行業經營呈現出停止直銷經營的企業在各省市的分布不均衡、內資企業比外資企業多、經營情況兩極分化等狀況。那么,直銷行業為何會出現持續低迷的狀態呢?
痛點在哪?
首先,經銷商與主流消費群體的發展脫節。如今消費者對于信息的掌握力遠遠超過經銷商自我成長的速度,而經銷商的專業服務水平跟消費者心理成熟度也不對稱,這與傳統的直銷封閉的文化有關;其次,新工具利用率的差異較大。從以往新商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新商業方式往往在非直銷行業誕生、發展、壯大,例如微商、社交電商等,當新商業發展較為成熟時,部分直銷企業被迫選擇轉型;忽略“輕創業”的需求。從如今新商業形態發展下的用戶年齡段來看,微商、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輕創業者較多,相反,創業者對于直銷的熱衷相對較小。
當然,造成直銷行業發展持續低迷不僅限于以上原因,還包括兩部法規的完善,企業獲客成本高、轉化率差、年輕化進程較慢等。
如何破局?
以往談到“去直銷化”可謂是不合時宜,但如今再談“去直銷化”是大勢所趨。隨著傳統直銷漸入末路,新商業業態呈現出“后浪推前浪”之勢。特別是今年8月10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省直銷企業監管座談會。會議提到,支持直銷企業利用社交電商等新興的方式開展業務,創新商業模式。
在創新發展中,新零售成為直銷行業拓客的新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零售呢?新零售是以信息技術為驅動,以滿足消費者各種各樣需求的購物場景為核心,將線上、線下的人、貨、場三要素重構,形成“商品通、會員通、支付通”的全新商業形態。
跟直銷最大的不同是,新零售不是閉環的商業形態,打破受眾群體僅在中老年人,產品僅限于保健食品以及化妝品等。新零售通過線上看重消費者購物的便捷性,線下則講求消費者服務與體驗,在產品上側重產品的甄選及研發。
隨著移動互聯網5G通訊的普及,不僅賦予了新零售在營銷模式上的技術支持,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還打通整個供應鏈環節,使消費透明化、便捷化。盡管科技不斷的創新賦予了新營銷模式的誕生,但是面對時代發展的滾滾浪潮,部分直銷企業仍有較大的包袱難以放棄,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頭部企業會比其他無包袱企業轉型更難。
事實上,如今的直銷行業不能再滿足于那種靠會議、口碑傳播、一對多的演示和體驗等傳統的方式來做品牌或營銷,需要借助大眾化的品牌營銷方式來幫助成交。過去那種高價位、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依靠信息不對稱來獲利的方法,已經不適合當下直銷發展的趨勢。消費者更渴望一個去中心化、無邊界、個性化、時尚化的服務銷售型平臺。(作者:北青網健康頻道主編 申杰)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