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巨頭”碧緹福“鼓勵代理商拉人頭 被網友質疑涉嫌傳銷
“***火爆全球,總部大軍集體出游,創微商史上最大出境記錄!”
“團隊受迪拜高度重視,派專人為我們送鮮花美酒!”
“身為***人,身為中國人,我感到無比榮幸!”
“我為***感到自豪,感恩公司!”
聽著這些描述,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商界大咖出國游玩,然而這些發自肺腑的表白,均來自于一個名叫“碧緹福”的微商品牌。
近日求助者嵐某向李旭反傳防騙團隊反應,這家碧緹福公司一直在憑借不斷付款升級、代理推廣公司產品等多種手法坑騙無辜老百姓的錢財。
這是怎么回事?
嵐某說,自己的親戚被碧緹福公司不斷被洗腦,相信了所謂的牙齒美白儀微商推廣代理賺錢一說,繳納了五萬門檻費后,又在公司人員的催促下還先后為了升級等級,購買了高達20萬元的貨物。而在支付了巨額的貨款之后,卻連續好幾個月都沒有得到這家公司的任何反饋,其承諾的產品也一直沒有獲得。深覺不對的親戚上網一查,才發現這個所謂的碧緹福根本不是當初宣稱的那樣正規。
一、臭名累累的曾微商巨頭——碧緹福
據公開資料顯示,碧緹福是湖南碧緹福貿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由湖南赫姿貿易有限公司全權代理。公司董事長莊再卡(代理商稱其司令)先生和品牌創始人廖麗華(代理商稱其依達)女士是夫妻關系。
而湖南碧緹福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22日,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桔子洲街道瀟湘大道中段283號大學科技園創業大廈F5038房B92號,法定代表人廖金艷,實際公司控股人及大股東為廖麗華,持股比例為94%,莊再卡持股5%為第二股東,廖利鵬持股1%。
據天眼查風險提示,該公司在2020年4月,在長沙縣人民法院有一起立案信息,2021年5月由于買賣合同的糾紛,該公司又被起訴了。
而湖南赫姿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28日,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實繳不詳,位于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中山路589號開福萬達廣場C區3號寫字樓2006號房,法定代表人陳濤為大股東,控股100%,另外廖利鵬在公司任職監事。
在天眼查風險提示中,該公司更是多達上百條的預警,其中涉及司法風險就有61條,讓人感覺該公司不是在打官司,就是在打官司的路上前行。
2015年,碧緹福開始陸續推出面膜、牙齒美白等產品,其中,冷光美牙儀是碧緹福最具代表性產品。公司宣稱,碧緹福冷光美牙儀引進了最新的歐盟技術、進口原材料,并“經國家質檢部門檢驗合格并獲得歐盟CE認證,長期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地區。”同時,碧緹福也對品牌進行了大力的包裝和推廣。2016~2017年,碧緹福美牙儀迅速成為朋友圈中的“爆品”。
然而通過調查,業績如此“輝煌”的美牙儀,并沒有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醫療器械的備案,唯一申請過備案記錄的是碧緹福美牙儀所用的凝膠產品,備案為化妝品類,但也已于2017年11月被注銷。
從嵐某為我們提供的資料來看,為了鼓吹公司如何正規,不斷強調公司緊挨知名大廠;為了讓受害者相信產品銷量客觀,號稱高鐵飛機均有冠名;為了繼續坑騙其他人,號稱不需要囤貨,只要在專門的APP提交需求申請,發貨事宜由公司負責。
碧緹福一直竭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家正規靠譜的貿易公司,但是通過公司銷售產品的模式,便可以發現碧緹福采用的手法竟然和張廷夫婦的TST傳銷手段如出一轍。
二、可觀銷量的背后實際是代理大量囤貨
根據資料來看,碧緹福的代理等級分為零售、團購、中級、高級、省代。雖然公司號稱不需要囤貨,可每一個級別的拿貨價均不同,級別越高,價格越低。如果想要升級,就需要購買達到相應數量的產品。
這種以囤貨數量升級的模式讓各級代理商們不得不把貨物以更高的價格轉讓給下一級的代理商,讓下一級的代理商再拉取下一級,不然就是貨款交了,既沒有貨,也沒有錢。而受害者還會信了公司的鬼話,以為領導真的替代理商們著想,不囤貨就能掙大錢。
為了鼓勵代理商拉人頭,公司還推出了一系列補貼、獎勵政策,但是我們發現,有一部分獎勵政策只是以貨物贈送的方式進行。
這就形成了公司不斷出貨、代理不斷囤貨、不斷發展下級、下級繼續囤貨的局面,這種經營模式就是通過建立一級又一級的上下級金字塔關系,上面的人賺取下面的人錢,下面的人通過推廣公司提供的產品來賺取更下面的人的錢,其實和傳統傳銷中的拉人頭沒有什么差別。
所謂的推廣便是通過拉人頭來一直維持著整個金字塔的不崩塌,直到最后接鼓傳花的游戲徹底玩不下去,代理們會發現自己錢貨兩空。
其實早在2019年,美商社就發布了《碧緹福微商瘋狂拉人頭》的文章,從代理人的投訴中,接露了碧緹福明星產品美牙儀背后的黑幕“三無產品美牙儀、牙齒美白靠過氧化氫、錢砸出的高逼格”。
中國反傳銷咨詢解救中心2019年3月4日的一篇報道《碧緹福:鼓吹暴富,經銷商大量囤貨被質疑傳銷》的文中,也詳細介紹了“碧緹福美牙儀”產品夸大功效事實,鼓吹暴富和涉嫌傳銷的事例。而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受害者的控訴。
可見無論碧緹福在外鼓吹得多么美好,也掩蓋不了一個傳銷公司的事實。然而往往,很多受害者會被這種偽裝成大企業的公司pua,讓受害者在潛意識中相信自己所從事的這項活動是完全正規的、沒有欺詐的,從而放松了警惕,只想著掙大錢。
李旭反傳防騙團隊提醒大家,江湖處處是陷阱,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陷阱,作為信息相對比較匱乏的普通群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努力地避免與逃脫類似的陷阱。凡是交門檻費、拉人頭的項目均是傳銷!而越來越多的微商品牌靠炫富、吹牛吸引眼球。短時間內,品牌方或許可以靠這種歪門斜路哄騙到大量代理。但是沒有產品保證、沒有口碑信譽的品牌,最終也只會走向滅亡。